转自:中国环境网
7月1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苏君主持召开2025年第19次党组(扩大)会议,聚焦汛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认真听取了环境应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甘肃省生态环境系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在环境应急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生态环境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严抓汛期监管,筑牢安全底线
随着甘肃省逐步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降雨频发,滑坡、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及环境污染风险加大,汛期环境安全监管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省厅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两次部署汛期风险防范工作,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敲响警钟、指明方向。6月20日,又赴永靖县调研“保护刘家峡水源地环境应急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刘家峡水库作为甘肃省重要的水源地,其环境安全关乎着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此次调研体现了对重点区域环境安全的高度关切。
6月4日,在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详细安排环境风险防控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各项防范工作有序推进。6月11日,组织3个督导组赴9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开展汛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导检查。督导组深入企业一线,共检查企业及点位40余个,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风险的角落,发现环境风险隐患问题90余个。针对这些问题,现场逐一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要求限期整改,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6月1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迅速响应,结合年初制定的《甘肃省2025年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方案》,逐一对照落实。
今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总体安全平稳,共调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4起。其中,平凉市灵台县“4·1”油罐车侧翻致柴油泄漏事故、白银市景泰县“4·10”甲缩醛罐车泄漏事故等2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及时精准处置,有效遏制了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试点引领,强化应急兜底保障
6月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公布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第二批名单,甘肃省白银市高新区化工园区成功入选。这是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应急工作的一次肯定,也是推动全省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
前期,甘肃省已配合生态环境部应急办现场调研了园区基本情况、基础条件和试点范围。根据要求,结合园区实际,已上报“一园一策一图”第二批试点实施任务清单,将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一园一策一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兜底性措施持续推进,努力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案例样板,为全省其他园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
下一步,甘肃省将持续加强汛前风险隐患排查和汛期动态研判处置,强化灾害预警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持续加强环境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白银高新区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示范试点;积极推进2025年马莲河甘陕跨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准备工作;深化“一河一策一图”成果应用,提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值班值守,全力保持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