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之际,人工智能(下称“AI”)等前沿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金融面貌。
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上,来自金融界、科技界、顶尖学府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技术在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与会专家学者指出,AI技术正推动金融业进入历史性变革节点,其中以DeepSeek为代表的低成本、轻量化AI大模型,为中小金融机构破除技术壁垒提供关键机遇。与会专家提醒,若不能主动拥抱AI转型,中小机构或将面临生存危机。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数字金融是助力其他四篇的重要枢纽和推动器。”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表示,2024年我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已达3.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以不可逆转之势重塑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AI技术作为数字化浪潮的核心驱动力,正带来指数级的变革与跃进。“金融业正进入AI时刻,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转折之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DeepSeek的横空出世大幅降低应用成本,其逻辑智能的突破显著提升了应用的拓展性。
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判断,金融行业将迎来超个性化客户体验、全渠道融合、业务流程自动化、数据驱动智能风控、开放金融与平台生态建设以及核心系统架构云原生化等六大典型趋势。
李东荣指出,我国数字金融在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凭借数字技术,金融服务有效覆盖了过去难以触及的区域和人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陈文辉调研发现,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大行借助技术拓展普惠金融、农村“三农”领域业务的挑战。中小金融机构需主动拥抱AI等数字技术,提升自身实力,否则易被市场淘汰。他提醒,大型金融机构虽有优势,但也需积极跟进技术变革。
陈文辉指出,金融行业拥抱AI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层需高度重视并投入精力。同时,要找准切入点,从能降本增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等有原始驱动力的AI应用着手,并推动全员培养数字化意识。
李东荣则表示,推动数字金融发展需秉持技术中性原则,鼓励新技术合理应用创新,同时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并加强数字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面对AI带来的算法歧视等风险,陈文辉认为,新事物必然伴随风险,但不能因风险排斥创新。金融监管需利用数字化提升能力,采取包容审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