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的今天
1954年7月3日
我国第一架国产飞机、第一架国产初教机
——初教5
在南昌飞机制造厂组装完成
并首飞成功
听到消息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
南昌作为我国重要的
航空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
实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飞翔梦”
近段时间
南昌风洞旧址具体位置确认
再次印证
江西南昌
是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的航空中心之一
(南昌风洞历史照片)据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十分落后,空军使用飞机大部依赖进口。飞机结构复杂,维修困难,国内缺乏技术人才。
彼时,原“中国航空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中央飞机制造厂” “空军教导总队” “第三空军区司令部”等均设在南昌。于是,中国与意大利合作在南昌建立飞机制造厂。飞机的研发,需要一个风洞来进行试验,检测新的飞机设计指导思想。
通俗地说,风洞就是一个“狂风制造器”,可以给静止的飞机模型吹人造大风,模拟它在天上飞时遇到的气流情况,就像把船模型固定在水槽里测试水流冲击。这能让工程师在真飞机上天冒险前,在地面安全地“预演”各种飞行状态和极端天气,确保设计安全可靠。
(1952年“南昌风洞旧址”位置示意图)1936年11月,清华大学在南昌成立航空研究所,一个月之内便完成15英尺风洞的初步设计。这个风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洞之一,也标志着中国航空从此由仿制走向自己研发。
(“南昌风洞”初期设计图)遗憾的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实施策划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南昌遭到频繁轰炸,时局不稳,但风洞建造工程仍加紧推进。
1937年11月1日,清华大学时任校长梅贻琦在致航空委员会函中提到:“航空研究所风洞之土木工程,现正加紧进行,虽在敌机轰炸威吓之下,未尝称懈,预计两个月后可以完工,其他机件运到后即陆续装配。”
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党史编研科科长谢竟告诉记者,据史料记载,1938年3月,风洞已经基本完工,只差安装发动机时,在日军的轰炸中中弹,损毁了60%-70%。由于清华大学整体南迁,南昌风洞工程最终未被修复,功败垂成。
参与了南昌风洞工程设计建造的清华大学航空组的第一届学生中,岳劼毅、宁榥等不少人,都在此后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3年,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先后前往清华大学校史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南昌市档案馆等相关部门查阅史料,并多次与清华大学的校史专家沟通、交流,实地踏勘、深入调研。
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党史编研科科长谢竟正在查阅史料)
最终,经清华大学校史专家确认,结合南昌老地图,最终确定南昌15英尺风洞旧址位于现在的北京西路与丁公路交叉路口以北,涉及合围区域大致为北京西路辅路、地铁1号线丁公路北站2号出口、3号出口以及大院第二社区1号楼、3号楼。风洞直径15英尺(约4.5米),全长180英尺(约54米),宽77英尺(约23米),距地面高40英尺(约12米)。
(2025年“南昌风洞旧址”位置示意图)(丁公路北站2号出口与3号出口之间)
6月14日,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红军实地察看了南昌风洞旧址现场,详细听取有关情况汇报。
李红军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扎实做好南昌风洞旧址规划建设工作,还原南昌风洞历史风貌,重现历史风采。要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沟通对接,继续挖掘南昌风洞历史,进一步丰富史料,精心做好展陈展示,让市民游客了解南昌人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的精神传承。要统筹做好南昌风洞旧址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一体打造周边景观,全方位提升周边环境的观赏性、协调性。要有针对性地规划City Walk路线,将南昌风洞旧址与八一广场等景点串联起来,着力打造可看、可游的精品休闲路线。
(南昌八一广场以南将建设陆军博物馆)资料显示,江西是中国航空制造大省,也是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的诞生地,第一批海防导弹的诞生地。当今的江西,已成为中国唯一同时拥有旋翼类航空器和固定翼飞机研发生产能力的省份,并成为重要的通航研发和生产基地。
南昌航空城也是唯一一个聚集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中国航空系统三大骨干央企的产业片区。
江西的“‘1269’行动计划”已锚定目标:打造南昌、景德镇“双核”引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全省航空产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500亿元。
近一个世纪以来
英雄城南昌
与航空产业结下不解之缘
一代代航空人筚路蓝缕、不懈探索
将梦想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南昌风洞历史风貌的重现
将让英雄城厚重的历史再添一笔
也将为全球游客
解锁这座城市的一把新钥匙
(转自:都市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