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未盈利企业IPO提速 引导资本流向“硬科技”
创始人
2025-07-03 18:41:39
0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近段时间,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的政策和案例逐步落地。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进一步彰显了资本市场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服务科技创新的改革方向,有利于引导资本流向“硬科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7月1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科创板IPO成功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这也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重启后首个适用的过会案例。招股说明书显示,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的生物医药企业,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目前该公司尚无获批上市的药品,尚未盈利。

6月27日,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普微”)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大普微属于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的未盈利企业,选择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的创业板上市标准。申报稿显示,该公司主要从事数据中心企业级固态硬盘(SSD)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拥有自主研发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和量产能力。

除了大普微外,近期还有多家未盈利企业申报IPO获得受理。6月30日,国内GPU领域两大创业公司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获得受理。此外,还包括兆芯集成、上海超硅等,上市板块主要集中在科创板,行业则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领域。

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表示,要聚焦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证监会《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能够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拓宽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尤其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加速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也可以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形成“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此外,还将推动资本市场机制改革,包括试点科创成长层、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完善股权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定价和退出机制等措施,有助于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全方位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是资本市场从“看利润”向“看创新”的转变。他表示,科技企业早期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传统标准难以覆盖其成长性。通过放宽上市门槛,有助于引导资本流向“硬科技”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能力。

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可能带来的风险,田轩认为,未盈利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其商业模式可能尚未成熟,技术也可能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同时因为缺乏盈利支撑,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市场容易出现估值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当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时,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增加投资者风险。

他强调,科技企业的成长往往需要市场给予更多耐心和包容,在进入盈利阶段前,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和市场培育,这不仅是推动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资本市场功能完善的体现。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放宽上市标准,而是严格审核其上市资格,对其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团队实力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上市企业具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要求未盈利企业更加详细、准确地披露其商业模式、技术研发进展、财务状况、风险因素等信息,让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付立春也认为,未盈利企业上市确有估值高、技术不成熟等风险,但关键在于“精准识别+持续监管”。包容性不是“放水”,需加强信息披露、审核把关与退市机制,引导理性投资。容错是支持创新的应有之义,只要机制透明、监管到位,风险是可控的,不能因噎废食、错过科技新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九部门联合发文 加大对“个转企...   本报记者 寇佳丽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7月3日,市场监...
“A+H”模式热度不减,A股公... A股上市公司正扎堆赴港上市。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前往港交所成功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10家...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4... 当地时间7月3日,热门中概股涨跌互现,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40%。小鹏汽车涨超2%,爱奇艺涨...
赖清德“以武谋独”必遭民意反噬...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一出,随即被岛内舆论斥作“乱台十讲”。赖清德无视岛内批评反...
“社企联动”打造和谐共治新家园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严佩鑫 “看这广场多漂亮,环境越来越好了!”7月1日,辽阳市文圣区小屯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