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在今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第一届职业本科毕业生中,张伟伟的成长故事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智慧气象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从甘肃庆阳宁县农村一路走来,如今即将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气象台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张伟伟的成长之路,是一名职业本科生奋斗与收获的缩影。
“小时候,想了解家乡庆阳的天气预报只能守在电视机前,听着播报员念出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和温度范围,就满心好奇,心想这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份对天象背后秘密的探究欲,像一颗种子,悄然埋在了张伟伟的心底。2020年,张伟伟通过高职自主招生选择当时还没升为职业本科高校的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气象专业学习。
“专科课程安排有理论有实践,主要是重视实践,突出实操和动手能力。”在专科阶段,学校的课程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为张伟伟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智慧气象技术等8个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也随之孕育而生。张伟伟抓住机遇,通过专升本考试,成为首批接受职业本科教育的气象专业学子。
与专科培养模式对比,职业本科不仅延续了理论+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是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慧气象服务、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气象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等一批数智程度高、前沿技术强的理实一体的课程。这让本就酷爱气象专业的张伟伟如放鱼入海一般海阔天空。
“如果说专科学习为气象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应用基础,那么职业本科的研习则实现了理论深度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飞越。”张伟伟对此深有感触。
第一阶段的学习后,在学校的安排下,张伟伟去了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气象局实习。克服了巴丹吉林沙漠的高温天气,第一次接触新型北斗探空对比观测让他兴奋不已。通过对该地区气象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张伟伟成功发现了传统预测方法在沙漠环境中的灵活运用,这一发现后来成为他毕业论文的重要依据。
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与预测模型构建”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涉及复杂的气象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通过不懈努力,他成功构建了一个多尺度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
“论文成功构建了一个多尺度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指导教师张民如是评价。“职业本科生的优势是既能看懂数值模型,又能亲手调试设备,来了就能工作,技术一点就通。”实习结束时,基层气象站负责指导实习生的老工程师对张伟伟也赞誉有加。
良好的理论储备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加上过硬的实操技能,让张伟伟的就业之路十分完美。在2024年11月学校举行的气象人才招聘会中,他顺利通过面试,成功签约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气象台。
“我们学的东西在基层气象站岗位上都是能用得上的。”在张伟伟看来,职业本科生良好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是就业市场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张伟伟即将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气象局开始他的职业生涯。面对未来,他满怀憧憬,一心想着要发挥所学,展现一个“气象人”的人生价值。
“张伟伟的成长印证了职业本科教育的价值。我们培养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工人,而是能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复杂问题的现场工程师。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让更多学子一出校门就能入企入职,开启技术报国的伟大征程。”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赵培植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