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陇县温水镇郭家山村(85%为银发老人)的创新实践引发关注。在村党支部的引领推动下,村支书张超创新探索出“借鸡还蛋”助农增收模式。通过村集体统一供鸡苗、农户零成本领养、契约化还蛋、包销式收购的闭环机制,有效破解了留守老人“无钱创业、无力销售”的双重增收困境。领养30只鸡的史凤莲老人感慨:“年纪大了干不动重活,还完村上的鸡蛋,还能赚点钱。”这一模式不仅点燃了银发村民的增收希望,更蹚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精准对接民需、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振兴新路,为破解类似“空心村”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借鸡还蛋”模式以“借”为起点,打造零成本创业契机。村集体充分发挥统筹作用,统一出资购买优质鸡苗,并运用科学培育技术将鸡苗养殖至稳定产蛋期。随后,留守老人们无需任何前期资金投入,只需按“一只鸡归还村集体50枚鸡蛋”的标准履约,便能免费认领这些已具备稳定产蛋能力的鸡,获得一份“家门口的工作”。
“还”则是该模式畅通无忧增收的关键。它直击留守老人创业的两大痛点。一是解决了老人无力承担养殖启动资金的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成本创业”;二是村集体主动承担“包销商”角色,对老人产出的所有超出履约数量的鸡蛋统一收购,彻底消除了“卖蛋难”的后顾之忧。
“借鸡还蛋”模式带来的效益远超经济收益本身。它不仅精准激活了银发群体的潜在力量,让留守老人从乡村发展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极大提升了老人的获得感与尊严感。而且村集体通过统一购销形成规模效应,不但拓宽了市场渠道,还通过回收鸡蛋进行二次流转或销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该模式的成功示范,点燃了村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热情,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
如今,尝到甜头的温水镇正积极谋划模式升级与推广。一是计划将这一成熟模式复制到更多留守老人占比高的村庄;二是不断强化配套支撑,完善养殖技术指导体系,建立鸡蛋品质标准与把控机制,并积极拓展商超、电商等多元化销售渠道,打造本地特色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与抗风险能力,力求让“借鸡还蛋”从局部“盆景”变为全域“风景”,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繁荣的特色产业路径。
一枚鸡蛋,滚出大希望。“借鸡还蛋”这枚扎根乡土的金点子,是青年智慧浇灌出的振兴之花。它破开的,是增收的困局;点燃的,是乡村沉睡的潜能。这条充满温度与智慧的富民新路,正让温水镇的日子像丰收的蛋筐,越攒越满,乡村的画卷,也必将铺展得更加灿烂辉煌!
供稿:中共神木市委组织部
作者:陈胤齐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