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炼铁网)
董 悦 苏 衍 周惠勇
(本钢板材炼铁总厂)
摘 要 通过对外界钢企休风恢复比较,本钢7号高炉尝试在长期休风的状态下,进行快速恢复,通过技术,工艺,操作的改进,通过对休风前炉况的掌控,负荷的处理,休风中的各项措施,以及休风后的恢复进行改进,极大的缩短高炉休风恢复时间,有效的提高了高炉冶炼强度,降低冶炼成本。
关键词 休风 快速恢复 降低成本
7号炉2023年10月27日-10月31日按照公司联检需要检修4天,按以往高炉休风恢复至正常风量需要20-48h,对比国内同行业炉况恢复时间基本在8-12h,因此在此次休风前对高炉计划休复风方案做详细的研究,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工艺、操作改进等措施缩短高炉休风恢复时间。缩短了高炉复风恢复周期,有效的提高了高炉的冶炼强度,降低了生铁冶炼的成本。
1 休风前炉况以及负荷处理
由于入炉原料的锌负荷严重超标,导致壁体粘结,休风前边缘气流不足,炉况压差偏高,风量由4800m³/min萎缩到4600m³/min。为改善休风前炉况状态,炉内轻负荷,矿76t焦14.8t轻至矿73t焦15.8t,焦比从383kg/t上升到423kg/t。10月26日夜班参数有所缓解,风量恢复到4800m3/min,顺行好转。
10月26日23:30~24:00加焦20t,提高休风前炉温,保证炉缸充足热量。27日夜班2:00改全焦冶炼,3:30加焦200t,集中调碱度烧结马球100t,10批料后加焦60t,集中调碱度烧结马球30t,全焦燃料比594kg/t,全炉总燃料比847kg/t,R为1.05。
2 休风中的措施
为了保证复风后的快速恢复,在休风中,制定了以下措施:
(1)休风2h以后高压水和软水各停一台泵,把冷却强度降低一半,减少热量损失。
(2)休风后炉顶装80t矿压料,为锥罩喷补创造条件,同时减少料柱的热量损失。
(3)做好炉体密封控制。休风后要及时对炉体跑煤气部位进行补焊封堵作业;由于休风时间较长,要求将所有风口进行严格封堵。高炉安排专人每4小时负责进行巡视,检查风口是否堵严实并做好书面记录,如发现有开裂等往炉内漏风等现象,必须及时重新堵泥。
(4)做好炉体漏水控制。在休风过程中,当开始减风后,要逐渐控制或关闭漏水风口、二套、漏水冷却壁的水量。休风后应立即将炉顶打水、十字测温冷却水和齿轮箱冷却水手动阀门关闭,杜绝向炉内漏水,避免炉内热量损耗。
3 复风以及恢复情况
2023年10月27日7:40-10月31日7:37分休风95h57min,堵8个风口送风恢复,恢复顺利,5小时风量恢复正常,较计划恢复时间提前67小时。复风后风量1500m3/min,风压78kPa,顶压3kPa,压差75kPa,参数合理。8:40引煤气后,风量加到1800m³/min,风压89kPa,顶压10kPa,压差79kPa。9:23风量2900m³/min,风压191kPa,顶压81kPa,压差110kPa,改高压操作,并于9:55打开复风后第一次铁口,复风后首次铁炉温0.6%。10:35风量逐步加到4100m³/min,风压314kPa,顶压166kPa,压差148kPa,开始烧焦。11:40陆续捅开4个风口,风量在此期间逐步加到4600m³/min,风压358kPa,顶压195kPa,压差163kPa。加风过程中风压平稳,料动均匀,严格控制压差。14:40陆续又捅开2个风口,风量加到4750m³/min,并于14:30喷煤,14:45开始富氧。批重逐步加到矿批72t,焦批15.5t,焦丁2.3t。在此期间炉温逐步上行至1.0%。并在上负荷后,0.8%以上炉温持续时间达20h,给活跃炉缸提供有力条件。图1为复风后10h的各参数。
图2和图3为休风计划复风的进程,是根据以往的休风经验来制定的,恢复时常在70h往上,此次恢复10h风量恢复至正常水平,顶压、风压均达到正常炉况水平。
4 结语
此次复风作为快速恢复成功的操作,做出了如下几点总结:
(1)恢复期间参数控制合理,严格控制压差操作,捅风口上风时机正确,休风恢复时间缩短,较计划提前67h风量恢复正常。
(2)保证炉温水平,高炉温时间(≧0.80%)持续10h以上,炉缸热量充沛,为上风创造有力条件。
(3)休风加焦量、加焦时间合适,负荷处理到位,未出现炉温大幅度波动影响风量恢复进程。堵风口数量(8个)合适,保证高炉恢复期间高鼓风动能,吹透炉缸中心。
(4)休风前,因炉况波动,及时处理了负荷,同时保证渣铁温度充沛,铁水物理温度≥1500℃,铁水含[Si]量控制在0.4-0.6%,炉渣碱度合适,流动性好。高炉顺行良好,压差控制合适,无滑尺、塌料、崩料、悬料等,煤气流分布合理稳定,炉缸热量充沛。为高炉休风后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