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中医药携手让群众“大病不出省”
创始人
2025-07-03 11:42:19
0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开栏的话: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全面报道“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落实成效,本报今起开设《“十四五”成果巡礼》专栏,围绕“十四五”期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推出系列报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高水平医院人员、服务、技术、管理等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

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作为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于2024年12月8日建成,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中医领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自建成以来,医院积极发挥“一院一策”区域优势医疗资源引领作用,正在打造成为西北部区域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典范。

应需而建

填补区域医疗空白

“巴彦淖尔市地处我国内蒙古西北部,周边气候干燥,当地居民饮食习惯高油高盐,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执行院长杜琨说,建成医院的目标有三个,一是实现“大病不出省”;二是填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空白;三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医院建成后,按照同质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修订完善80余项医疗制度,采用“双主任制”管理模式,使医院内涵建设持续深化。

“实行这种管理模式是为了提升全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效率,降低患者外转率。”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党委书记张景玲说,通过双轨制管理,可使派驻专家专注于临床诊治和中医药科技研发上,属地管理人员则全力提供后勤保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心血管科、皮肤科、针灸科等14个科室专家长期入驻,持续加强“六大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等疾病的综合治疗能力。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段瑞敏说,合作以来,北京中医医院累计派驻专家219人次,其中常驻专家30名。

段瑞敏说,自医院建立以来,充分发挥中医城市医疗集团牵头引领作用,构建起“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全链条分级诊疗模式,并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下沉“旗县、乡镇、社区”开展驻点帮扶,实现了区域诊疗服务可及性与优质性“双提升”,有效解决了群众“好看病和看好病”的诉求。

精耕专科

提升急危重症诊疗能力

截至2024年,医院已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个,自治区级中医优势专科12个,牵头组建了10个自治区级中医专科联盟,专科建设质量实现跃升。推进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建设,建立了5个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区域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为长期受到风沙、沙蒿等因素影响,群众常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这也是当地高发病。”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肺病科主任祝勇说,当地老年吸烟群体庞大,患者常发生慢阻肺等情况,根据不同情况,专家会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如痰多的慢阻肺患者,会选用五子定喘汤、三子养亲汤等消除痰液。对于伴有右心衰等心血管并发症的慢阻肺患者,采用五子定喘或七子定喘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当地居民饮食偏高脂高盐,常食用腌菜、牛羊肉类等食物,这样的饮食特点,常易造成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发生。”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涛说,大部分患者受困于经济条件等因素,往往在病情拖延至较重时才选择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当地医院基础治疗能力尚可,但急危重症治疗能力有限,医院的建成有力提升了这方面的能力。

“例如2023年2月医院接到了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张涛说,医院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中医外治法、中医康复治疗“四维疗法”,目前患者已治疗近3年,病情已控并有极大好转。

“心血管疾病是当地高发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随着患者认可度的增加,我们每个月手术量增长了近3倍。”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心病科主任邢文龙的话体现了当地心血管诊疗能力的提升。自医院建成以来,心病科团队还引入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技术,让介入治疗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更具特色的是医院推出“中医药+介入+康复”的全链条服务模式。针对心肌梗死同时合并众多基础病的患者,心病科通过及时的介入治疗开通血管,同时强调中医药早期介入,使用多种特色技术,患者很短时间就可顺利出院。此外,心病科还开展了冠脉造影的日间病房,患者当天来,当天可完成造影诊断,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

医院急诊科的建立亦为当地救治跑出了“生命加速度”。尽管新院区位置较市中心偏僻,但急诊科通过优化流程,确保出诊响应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周末突发心梗患者,从急诊接诊到介入导丝通过仅用60分钟。”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医院急诊科主任邵飞说,急诊科还创新应用针灸止痛、中药调理术后并发症。如一位泌尿系结石患者剧痛难忍,针刺配合穴位贴敷15分钟缓解症状,为后续碎石治疗赢得了宝贵时机。

辐射升级

构建蒙西地区医疗协同新格局

自医院建成以来,始终“想患者所想,解患者所难”,以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为目标,无论在医疗诊治硬实力还是文化建设软实力上,始终担当区域医疗典范,将首都中医药文化与当地地域特色深度融合,为医疗协作注入动力。

医院通过云平台实现与北京中医医院的远程会诊,2024年完成跨省调剂北京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剂型5个,使巴彦淖尔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用上首都优质中药。

医院依托自治区“西学中”教学点,采用“理论授课+技能实践+临床跟诊”三维模式,向旗县区级医疗机构推广中医辨证思维,累计培训基层医师200余人次。

医院打造中医文化长廊,以文化引领缔深化协作新纽带。长廊以图文形式展示北京中医医院70年传承的赵炳南皮外治法、火针技术等20余项特色疗法,同时设立蒙医放血疗法、沙疗等传统医术展区,形成“东墙京派中医、西墙精华”的文化景观。2025年新开通的“京蒙文化直通车”,每周举办北京专家文化讲座,累计吸引3000余名群众参与。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杜琨表示,按照5~10年的长远规划,医院将辐射“一国四省(区)”,一国是蒙古国,四省(区)是甘肃、陕西、宁夏和青海。未来,医院将联合蒙西地区的综合医疗机构,打造覆盖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宁夏、甘肃等地的医学中心,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华指数|活羊价格指数小幅下跌... 新华财经北京7月3日电(李珂)新华指数研究院山西中心监测,截至6月29日,与上期(6月22日,下同)...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3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27只股收盘价创历史新高 沪指今日上涨0.18%,27股收盘价创历史新高。今日可交易A股中,股价上涨的有3271只,占比60....
长龄液压:实控人筹划控制权变更... 人民财讯7月3日电,长龄液压(605389)7月3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夏继发、夏泽民正在...
岱美股份7月3日现1笔大宗交易...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3日,岱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