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姚玲利
随着中高考落幕,考生从长期高压的备考状态突然进入“真空期”,不少考生遇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热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考后特别是成绩公布后学生心理状况及应对措施。
“今年中高考后的心理热线咨询量总体比较平稳。”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卫生防治科副科长王斓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尤其是考前焦虑宣传教育的普及,考生和家长的心理调适能力明显提升。“不过在考试结束出成绩后,咨询量还是有所增加。”她说。
“数据显示,大多数考生能够理性接受考试结果,不过也有一些考生因成绩未达预期产生情绪波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吴佳元介绍,这些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2种类型:一是自我否定型,觉得“对不起父母”“白费了努力”;二是绝对化思维型,认为“非某校不上”。吴佳元特别提醒,后者往往与长期形成的性格特质有关,需要更多关注。
针对出现情绪波动的考生,专家给出具体建议:对于自我否定型考生,建议家长多倾听、少评判,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考试结果,可通过“优点清单”等方式重建自信,引导其理解“一次考试不能定义人生”;对于绝对化思维型考生,则建议采用“认知重构法”引导其拓宽择校视野,挖掘多元成长路径,提高心理灵活性,改善不合理认知,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王斓介绍,学生来电约占一半,另一半以家长为主,但家长的焦虑点正在变化。过去家长多纠结于分数高低,如今更关注后续择校、升学适应等长远问题。
吴佳元也特别强调了家长的重要作用。“有些家长考前会说‘考不上某校就不给钱读书’之类的话,这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他指出,这种威胁性语言可能对考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建议避免使用威胁性语言,在交流中提供情感支持而非施加压力,在得知孩子分数后,应帮助孩子理性规划未来,必要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另外针对考生和家长们的心理咨询需求,我市已建立起完善的心理援助网络,心理热线2251885、12356均提供24小时咨询,南太湖心航咨询中心可接受线下咨询,市教育局还有设立“37度心理”线下咨询点,湖州三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周一至周六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