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本科专业火出圈了。这两周,多个省市本科各批次志愿填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农业大学新推出的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脱颖而出,被媒体争相报道。和一些医科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不同的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是养而非治。伴侣动物营养学、宠物驯养与护理、宠物美容与健康等课程的设置,完美契合了当下火热的宠物消费市场。
和动物科学专业一样受欢迎的,还有低空技术与工程、咖啡科学与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人工智能教育等新兴专业。事实证明,围绕国家战略、嵌入周边产业、迎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更受到考生和家长的青睐。高校主动求变,将更多精力投入这些新兴专业,才能招到更多优质生源,更好保持竞争力。
新专业要设,也要办好。这些年,不乏新设后又被撤销、撤并的热门专业。一些高校盲目跟风、一哄而上,把生源招到手的任务是完成了,却忽视了专业师资的招募和调配,忽略了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例如人工智能专业,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增设了该专业的高校就有89所之多。想要在同质化专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上好教室内的课程,高校不妨走出来,和产业所在城市接触,和专业匹配企业合作。
今年初,复旦大学和上海市的多个区建立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嘉定区共同培养卫生健康领域人才,和青浦区共同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和宝山区则共同推动生物医药和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的挖掘等。其中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都属于上海市的先导产业。产业要啥我建啥,区域缺啥我补啥,主打一个配合。不仅在上海,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牵手”合作,西北工业大学跨区域与重庆市“牵手”合作,为的都是将本校新设专业学生“投喂”至产业所在地,让新兴专业更好嵌入相关产业链。不仅如此,一些高校甚至直接和企业联手。例如安徽师范大学、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都和科大讯飞建立了联系,广东工业大学与腾讯合作推出了“广工腾班”,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为合作推出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致远班”,班级学员可获得华为提前批面试内推资格。可见,主动向产业靠拢,真正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正成为高校长久办好热门专业的关键所在。
新设热门专业是应需而生,高校与产业发展、时代变革的这场“双向奔赴”,除了其自身的努力,也期待相关部门的配合。未来乐见更多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主人翁意识,为高校和企业增强相关资源配置,做好服务。唯有多方发力,专业的增设才能更好和社会需求挂钩,高等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战略的人才引擎和市场经济的创新源泉。
上一篇:科学种植让樱桃“红”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