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墨凡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跨山海Ⅱ:12位古代诗词偶像图鉴》,以新颖的“文化偶像”视角重构了古典诗词的阅读体验。这部装帧精美的图鉴不仅延续了前作将文学史视觉化的创新尝试,更通过考据与想象交织的笔法,让孟浩然、屈原、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等12位诗词巨匠从故纸堆中鲜活走来。当我们以“偶像图鉴”的名义重新打开这些熟悉的名字,实质是开启了一场关于何为永恒生命力的文化思辨——那些经过大浪淘沙依然熠熠生辉的诗句背后,究竟站立着怎样的灵魂?
书中打破传统教科书刻板形象,展现出诗人鲜活的生命力与人性光辉,每位诗人的章节都以独特的视觉设计将文字的情感与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这种结构设计巧妙消解了学术著作的厚重感。比如刘禹锡被贬23年,在破屋里写下《陋室铭》时,窗外是青苔爬上砖墙的细响;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时,手里握的不是鱼,而是对改革失败的不甘心;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是写雪景,而是写边疆将士用热血融冰的悲壮;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藏着对战争的恐惧。
全书采用古风装帧设计,四色印刷,配以精美剧照,还原唐宋风物、山水意境,兼具人文情怀,仿佛走进画中,撕掉了诗人的“课本滤镜”,用他们的真实人生故事告诉大家: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会哭会仄、会迷茫会摆烂的普通人,正是这些“不完美”,让我们看见跨越千年的山海,人性的光辉始终未变。
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倾听屈原被流放途中发出的心声。他这一生一直在为理想而战斗,年少时有幸受君王赏识,然而猜忌怀疑让他的一身抱负再也无处施展,终心如死灰为理想殉道。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明白也许这是孟郊人生中屈指可数的快乐时刻,更多的是数不尽的苦难和坎坷。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仕途坎坷,颠沛流离,孟郊的这一生可谓是充满了苦痛。
还有王勃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绝唱时,正经历被贬、漂泊的至暗时刻;王维的“行到水穷处”,不是岁月静好,而是安史之乱里用半条命换来的顿悟……纸页翻动,只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起伏跃然眼前,丰满且充盈。原来课本里的诗人,竟是千年前的“命运共感人”,他们的“人生逆旅”,藏着治愈焦虑的答案!
生命有光,灵魂生香。本书在严谨与通俗间找到了精妙平衡,同时深度解读经典诗词,字字珠玑,引导读者在纸页间坚定文化自信。比如这些设计打破了古典文学欣赏的膜拜心态,让历史人物从符号回归为有温度、会挣扎的“人”。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对诗词技艺的赏析。它让我们在12段跌宕人生中照见自己的困惑、渴望与坚持。这种知识转化能力,正是本书区别于传统学术著作的核心价值,那些关于理想、自由、爱与尊严的追问,历经千年风雨,依旧敲打着每个现代人的心灵。
人生山海,跨过去自有答案。山河无依、怀才不遇、身世浮沉、深恩负尽、梦难成、恨难平……纵使人生千疮百孔,他们仍能冲淡苦难,用最美的文字展示中国诗词之美、心灵之韵。也许,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你也像他们一样曾梦想仗剑走天涯,你见证了他们的一生,而他们也因为你的见证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