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常驻记者 李惠 通讯员 江天志
6月25日上午10点,四师总医院“远程智慧诊疗中心”内,冷白色的灯光下,弧形屏幕不断闪烁,切换着患者的CT影像与检验报告。镇江援疆医疗专家高峰指尖轻点屏幕上一处模糊的阴影说:“这个部位的密度值异常,结合临床症状,建议立刻安排增强扫描。”身旁的吴顺馨迅速在病历本上记录要点,随后就影像特征与治疗方案,双方进行了分析讨论。
“以前遇到这种复杂病例,患者得辗转去乌鲁木齐市或者内地医院就医。”四师总医院影像科主任王志鹏说,“现在通过远程联合会诊,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诊疗,援疆成果实实在在看得见。”
这一幕,正是四师可克达拉市深化智力援疆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师市紧扣“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根基、人才培育为核心、服务保障为支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刚来的时候对工作还有些迷茫。这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像一盏明灯,不仅明确了职责,还让我迅速找到了工作方向。”四师六十七团驻团援疆干部王之然对此深有感触。
三年来,“教卫援疆三年提质行动”为师市教育医疗领域注入强劲动能。教育领域,56名“组团式+银发”教师跨越千里,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边疆课堂。退休教师颜小虎虽年过六旬,站上讲台仍神采奕奕:“能发挥余热,把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给孩子,看着他们求知的眼神,觉得特别有意义。”医疗领域,15名医疗专家及3名疾控专家扎根基层,开展义诊、手术示范等活动。此外,针对重大项目需求,近两年柔性引进30余名短期专技人才。镇江规划专家徐骅参与可克达拉市新区建设时,以“智慧交通+生态宜居”理念创新设计城市路网方案,让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在这里,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也为城市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徐骅语气中满是自豪。
为培育本土人才,师市推行“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模式。“走出去”工程投入2700万元,组织55期疆外培训,5000余人次党员干部、2000余名教师赴外地取经。“请进来”计划邀请镇江“博士团”等专家,联合创建3个兵团级名科室。“传帮带”机制下,通过师徒结对、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培训1000余名医务人员。四师总医院医生江梦晗便是受益者之一。她跟随援疆专家系统学习口腔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治疗、上颌窦内提升术、生物功能性全口吸附性义齿修复技术。“能力提升了,就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江梦晗眼中满是自信。
四师可克达拉市构建起“制度引才—培育育才—服务留才”的完整生态链,实现援疆人才效能最大化,探索出新时代对口支援工作的创新路径,为边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