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作家答不对自己文章的题,不必太意外
创始人
2025-07-03 00:07:22
0

转自:光明日报

“文章被选为考试题,结果作者自己也做错了”的经典段子,近日再次上演。青年作家王彤乐发帖称,自己发表的一篇文章被选为上海市虹口区初二语文期末考试的试题,但自己在做其中一道选择题时选错了,另外三道主观题也答得不够全面。帖子引发热议。

这种“作家也不知道自己文章要表达什么”的现象,已经发生过多次。如今,借助发达的社交媒体,作家们可以大方分享这种有趣的经历,而一些学生也可以直接去网上向作者求证。比如,2022年,北京东城区初三期末语文考试,有一道阅读题节选自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小说《乌兰牧骑的孩子》,要求补写其中一位角色的内心活动。不少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跑到微博向作者求助。作者直接把文章的后半部分拍照,作为“标准答案”上传。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阅读理解题问鱼眼里“一丝诡异的光”是什么,有学生感到困惑,在网上问作者。作者也有些“懵”,只好放了张鱼的表情包,表示“这就是诡异的光”。

这种作者与答题者之间直截了当的互动,让不少网友感慨:你看,作者本没有想那么多,可能就是灵机一动、灵感乍现地写下一句话、一个词,怎么就要被解读出那么多内涵呢?出题者的“过度解读”,算不算对作者原意的过度拔高甚至曲解?这些问题也是网上常常会有的讨论。

其实,仔细想想,类似情况出现多次,或许就说明这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从底层逻辑来讲,一篇文章发表甚至写出后,其“解释权”就不再仅属于作者本人,包括出题者在内的公众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而且,人们对出题者“想太多”的观感,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而对文字产生了“钝感”,但对于广大陌生读者来说,这种独特性背后的潜意识恰恰是值得挖掘、解读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网友们讨论的焦点,不再是出题的合理与否,而更多是分析作者为何“答错”,比如不少网友指出,作者是“审错了题”。可见,很多网友对出题者的初衷和思维都有较深刻的认识,懂得怎样去“揣度”和应对,但谁又能说,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不是语文学科应当考察的内容呢?

有媒体致电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试卷的选用“不是统一的”,“是由学校选择性使用,作为期末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依据”,并表示作者和网友们反映的问题很好,会跟相关部门反馈、沟通,“如果有什么想法,哪怕是争议,都是可以探讨的”。这是职能部门对公众意见的理性态度,双方的良性互动也将促使今后的出题更加完善,更加贴近学生。

实际上,兼顾“标准答案”和学科本身蕴含的主观性和包容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更好的感知力、鉴赏力和表达力,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使命。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应当对每一道题的设置更为审慎、精益求精。要达到这一目标,对公众意见建议“从善如流”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有网友指出,此次作家做错的题,如果不以选择题而以主观问答题形式出现,更强调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在答案中预留一定的“包容”空间,可能更为合适。这种声音值得相关部门酌情考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万里股份2025年7月3日涨停... 2025年7月3日,万里股份(sh600847)触及涨停,涨停价12.35元,涨幅9.97%,总市值...
身兼董事、董秘及副总裁三职的瑞... 红星资本局7月3日消息,昨日晚间,瑞康医药(002589.SZ)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1日收到济南市...
新内务条令施行三个月 驻训场的...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自今年4月1日施行以来已过去三个多月,新条...
A股异动丨国芳集团跌逾5% 控... 格隆汇7月3日|国芳集团(601086.SH)现跌5.48%报11.74元,暂成交3亿元,最新市值7...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 转自:上观新闻记者从山东省纪委监委获悉,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山东省德州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