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承压之下,127年历史的安源煤业选择“断腕转型”
创始人
2025-07-03 00:07:35
0

(转自:预见能源)

作者 | 柯阳明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6月27日晚,安源煤业披露重组草案,拟将持有的煤炭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与江西江钨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钨控股”)持有的赣州金环磁选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环磁选”)57%的股份进行置换,拟置入资产与拟置出资产交易价格的差额部分,由一方向另一方以现金方式补足。

本次重组完成后,安源煤业将完全退出煤炭产业,主营方向转为技术密集型的选矿装备制造。

资料显示,安源煤业是江西省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2002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主营业务包括煤炭采选及经营、煤炭及物资流通业务、煤矿托管等。其前身为1898年建立的萍乡矿务局,距今已有127年历史了。

但这样一位老牌煤企,其日子似乎不是那么好过。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安源煤业营业收入分别为89.16亿元、68.71亿元、54.04亿元,同比减少4.98%、22.94%、21.34%;净利润分别为-7656万元、-1.138亿元、-2.73元,同比下滑238.82%、48.65%、139.60%。

据最新的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安源煤业一季度业绩再度下滑,营业收入为8.22亿元,去年同期为11.46亿元;净利润为-1.204亿元,进一步下滑23.92%。业绩可以说是一降再降。

另一方面,安源煤业的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开始就常年在90%以上,在今年一季度更是达到惊人的99.89%,接近100%的资产负债率,同时一季度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也分别为0.347、0.331,不仅破1,而且还跌破0.5。

事实上,安源煤业近年来持续被环保处罚缠身,多起安全生产事故更使其成为地方监管高压对象。另一方面,在煤炭价格走低的大背景下,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早已难以为继。2024年,全国煤炭价格呈现全线下滑趋势,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自年初以来跌幅超过18%,且跌破900元/吨关口,煤企利润大幅收缩。

据安源煤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安源煤业原煤产量161万吨,同比减少5.29%;商品煤销量128万吨,同比下滑10.49%。

另外,安源煤业的商品煤毛利润为-5811万元,同比下滑134.18%。其中商品煤销售收入10.94亿元,同比下滑17.38%,但商品煤销售成本同比却仅减少0.16%。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安源煤业业绩会如此之差。

对比之下,置入的金环磁选虽然规模较小,但盈利稳定、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好。据悉,金环磁选近两年净利润分别为5405.19万元、5440.35万元。并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66亿元,营收和利润的稳定性远高于周期性波动严重的煤炭板块。更为关键的是,磁选设备属于高端选矿装备,服务对象涵盖有色、黑色、稀土、固废处理等多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且具备“去资源化、去碳化”政策优势,符合国家高端制造产业政策导向。

此外,本次交易采用等价置换,另一方仅补足现金差额就行。因此安源煤业本次可以“无痛切换赛道”,更重要的是,在这笔重组背后,安源煤业将一次性实现财务与产业结构的双重“脱胎换骨”。

重组前,安源煤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7.83%,属于明显的“高杠杆高风险”结构,2024年净利润亏损达2.73亿元,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高达3.6亿元;而在完成重组后,安源煤业资产负债率将降至55.87%,不仅杠杆水平显著下降,还将剥离所有高风险的煤炭矿山运营资产,显著缓解流动性压力和安全合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安源煤业的选择,并非孤例,而是整个传统能源行业在“转型窗口期”的集体表征。

煤炭企业近年来已逐步告别单纯的“挖煤卖煤”模式,转向新能源、装备制造或产业协同延伸。

例如中国神华通过“煤电化一体化”模式加速布局现代能源系统,潞安化工通过旗下潞安太阳能大举进入光伏制造,晋能控股则重点发展风电与氢能产业链。

此外,今年3月12日,“氢能第一股”亿华通与煤化工大型集团——中国旭阳集团同日发布公告称,中国旭阳集团与亿华通签订框架协议,中国旭阳集团将出售旗下旭阳氢能的全部股权来认购亿华通发行的A股股份,从而成为亿华通的实控人。

与此同时,石油巨头同样在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三桶油”中的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均已明确布局新能源和下游储能。一方面,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等中央能源企业已经牵头组建多个核电项目;另一方面,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中宁储能”,专注于工商业储能系统的开发与运营。此外,中海油正在海南推进百万吨级氢能制取基地建设,而中国石油则大力布局地热能与风电业务。

另外,6月17日,中石油集团旗下中油资本还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与中石油集团及中国石油共同等比例增资参股公司昆仑资本,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统能源巨头的版图重构不仅是企业自身转型的战略需求,更是能源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在双碳目标与国际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传统能源企业不转型就意味着逐步边缘化。而从煤炭转向新能源、石油拓展到氢能和储能,其背后体现的是对资本效率的重新认知——资源性资产逐渐让位于技术性与流量型资产。

不过,无论是中国旭阳集团、三桶油、华能集团等都是利用自身优势来扩大版图。

而此次安源煤业的重组,虽在规模上并不惊艳,却极具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中小型资源型企业“转赛道”的一种典型路径——通过与地方国资旗下技术资产的置换,实现财政健康修复与战略方向重塑,形成轻资产、高附加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不仅切合地方政府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战略目标,也为其他深陷“煤海泥潭”的煤企提供了可复制的脱困范式。

未来,更多传统能源企业将继续在“资源枯竭—政策施压—经营下滑—转型重组”的路径上加速演进。而真正能在新旧动能切换中脱颖而出的,可能不再是资源掌握者,而是对趋势反应敏锐、治理灵活、愿意主动“断腕”的改革型企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Grok 4泄露!6大关键特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智东西作者 陈骏达编...
上海国投,加码脑机接口 近日,我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在上海启动建设,多家企业入驻。同时,上海市脑机接口临...
为中越携手迈向现代化汇聚青春力... “这次红色研学之旅,我看到了中国已广泛应用线路检查机器人、无人机沿电网飞行、热成像摄像头发现潜在故障...
中仑新材涨2.07%,成交额1... 7月3日,中仑新材盘中上涨2.07%,截至13:05,报24.65元/股,成交1.30亿元,换手率4...
江沐洋:今日国际黄金价格走势涨... 7月3日,金价周三上涨0.5%,为连续第三天的上涨,收盘报3356.93美元/盎司。这一涨势主要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