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消5%限制。
1、 整体逻辑。
这两年,我一直认为,ST、微盘、北交,是同属于一类型的波动标的。他们的周期相似,都依赖于政策放松(交易监管、壳资源价值)的顺周期。ST是垃圾低波微盘、北交是相对优质高波微盘。
从去年924开始到阶段高点1112,ST涨幅是43%,choice微盘(400只不含ST)涨幅是73%。
今年409到今天,ST指数涨幅是29%,choice微盘是38%。北交没找到合适的指数来看,但是根据日常各路大佬回测的北交策略,明显是和微盘同步波动但是收益放大数倍。
2、 ST的壳价值。因为从壳资源角度来说,ST大多属于脏壳,相比于主板小市值的壳,ST的多了一层保壳的要求、多了一些重组上的限制(比如要解决审计意见、比如立案后要等时间等),所以其实在并购市场,很容易看到买方开出来的条件里,要求是非ST壳。ST的壳价值,更多来自于,由于带帽,容易出现相对于主板折价的状态,也就是虽然脏,但是如果便宜,也会有人要。
3、 ST的低波。天然5%的涨跌幅限制,一方面容易产生虹吸效应,另一方面是激进交易资金的低风险选择。ST打板是这几年很多资金选择的交易模式,因为打板失败,极端情况天地板,一天亏10%,其实也就是主板买半路板失败的波动,更何况在A股市场,涨停容易惜售,而跌停总有人翘板,买卖难度完全不一样。而很多长期ST资金,会选择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维护股价,波动率放大后,维护股价的难度也增加了。
4、 ST这次从5cm改成到10cm,在原有成交量限制(单日单账户50w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就变成了单位成交量需要承担或者吸收的波动率加大了。
5、 对比了下创业板科创板和主板的摘帽日情况,可以看到:
创业板(20cm),2022年以来摘帽25只,摘帽日涨停2只,整体平均涨幅0.97%,12只摘帽日下跌。
科创板(20cm),2022年以来摘帽4只,摘帽日无涨停,整体平均涨幅-3.08,3只摘帽日下跌。
主板摘帽股(5cm变10cm),2022年以来摘帽143只,摘帽日涨停46只,整体平均涨幅1.84%,64只摘帽日下跌。
创业板和科创板在摘帽没有改变涨跌幅,只改变50w股限制的条件下,整体明显弱于主板。
6、 流通市值比较:截止今日,主板ST的平均流通市值是30亿(剔除华通,华通不剔除就到39.9亿),创业板ST是19亿。Choice微盘400只平均流通市值17.65亿。主板ST较微盘显著溢价,创业板ST和微盘股接近。
7、 ST的困境反转和时间节点。这条还是不变的,ST还是有着保壳压力,从而带来的保壳节点和困境翻转逻辑。困境反转的来源是,困境低估到反转恢复,困境解决的难度和监管口径正相关。
8、 最后吧,以前都说ST是A股新手村,现在村子的围墙拆了一大半,外面的野怪从野猪换成了巨斧半兽人,差不多就是这样吧。至于这个难度和变化的意义,对每个人可能都不太一样。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比巨大的改变。因为我选ST的出发点,核心就是两点,一个是天然低波,再加上仓位控制和止损,可以把资产波动率控制到一个小的范围来下注博取波动;第二是时间框架,控制持仓时间来降低风险暴露。两条腿砍掉一条,还站不站得住,我还得仔细思考。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