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利率环境与资本市场波动交织的当下,信托产品正成为上市公司资产配置的 “新宠”。
6月30日,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家电”)发布公告,其及其附属公司空调公司认购了西部信托理财产品,认购金额高达人民币18.7亿元。
除了西部信托外,海信家电还曾认购中粮信托、百瑞信托、金谷信托、陕国投信托等信托公司的产品。
这一动作不仅延续了其近年来在信托理财领域的大手笔布局,更折射出信托产品在上市公司资金管理中的独特价值。
据信托业圈内人统计,截至6月30日,2025年内共有36家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合计金额超过100亿元,海信家电位居榜首,方大特钢、天邑股份等企业紧随其后,形成了一股 “信托投资热”。
信托产品的吸引力源于其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优势。
相较于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信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回报。
例如,百大集团近期认购的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 3.8%-4.5%,而品渥食品购买的平安信托产品收益率虽为 2.6%,但仍高于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这种收益优势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尤为突出。2025 年一季度,1 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 1.46%,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普遍低于 3%,信托产品的中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率 2%-5.9%)成为资金 “避风港”。
此外,信托产品的灵活性与定制化服务也是重要因素。
信托公司可根据投资者需求设计多元化组合,例如海信家电多次认购的金谷信托、百瑞信托产品,均以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为主要投向,风险评级为中低,既符合上市公司对资金安全性的要求,又能通过专业机构的资产挖掘能力获取超额收益。
信托行业的规范化转型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底层支撑。
自 2023 年 “信托三分类” 政策实施以来,信托公司加速回归资产管理、资产服务、公益慈善本源业务,非标融资类业务收缩,标品信托与资产服务信托占比显著提升。
以昆仑信托为例,其将三分类产品与能源行业深度结合,为产业链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既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又通过风险隔离机制保障投资者权益。
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信托产品的透明度与合规性,也增强了上市公司的信心。
数据显示,2024年信托业管理信托财产规模逼近30万亿元,其中资产服务信托新增规模超4万亿元,成为化解企业风险、优化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
展望未来,信托产品的火爆态势或将持续。
随着资管新规深化与信托三分类政策落地,信托公司在标品投资、资产服务等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确保主营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信托产品既能应对低利率环境下的收益压力,又能借助专业机构的资源实现资产增值。
正如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所言,信托公司需在三分类框架下提供综合化服务,涵盖财富管理、税收规划、股权激励等场景,以满足上市公司多元化需求。
而投资者亦需保持理性,在收益与风险间找到平衡点,让信托真正成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