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今天,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突出应用导向,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城市治理理念、服务能力的跃升。
他认为,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注重城市运行安全、高效、精准,加快城市数字更新,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生命线,还要提升应急发现、决策、响应、处置能力,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同时要注重城市服务普惠包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努力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友好、全时响应。
去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要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
除了突出应用导向,刘烈宏还强调了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推进产城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他提到,要将城市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发挥数据要素在赋能全局中的乘数效应。“(要)建立并完善城市智能中枢,一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设施互通、数据融通、平台连通、业务贯通。加强式术化制度改革,推动跨领域、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业务流程再造,治理规则重构。”
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的研究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全球新公开的4.5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我国占比达61.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