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企业思想家
(一)概况
本监测期内,国资国企领域重点舆情榜单中,铁路系统反腐热度较高,浩吉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田利民、京沈铁路客运专线辽宁有限责任公司原总工程师孙学奎被查的消息分列舆情热度榜单第二和第四位。
另据辽宁省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6月24日披露,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姜九寅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接受辽宁省阜新市监委监察调查。
舆情监测显示,当前国铁系统的反腐行动正从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采购环节,逐步向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端推进。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案件查处范围扩大,也反映在制度设计、监督机制及技术防控的针对性升级上。
从相关部门或媒体报道来看,近年来披露的铁路设计、建设项目案例中,设计环节的腐败更具隐蔽性,通过“合法程序”掩盖利益输送,成为近年查处案件中的主要操作手法,具体涵盖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资质挂靠与围标串标。如衡水昊东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在投标中提供虚假供货业绩,试图骗取设计或材料供应资格。此类行为直接导致设计质量失控,为后续施工埋下隐患。
二是设计变更权滥用。不少案例显示,施工负责人通过“工程承揽”为他人牟利,而工程承揽常伴随设计方案的“定向修改”。例如,通过调整技术参数、指定特定材料品牌等方式,为关联企业创造垄断机会。
三是勘察数据造假。在一些建筑施工违法违规事件中,很多施工单位未按设计图纸施工,但深层原因可能是设计方对地质勘查数据造假或简化流程,导致施工方案脱离实际,被迫违规调整。
对此,国铁集团内部监管逐渐从“事后追责”转向“设计流程控权”。
2025年新修订的《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9月1日施行)相关内容就是针对设计端的制度漏洞,重点包括:拆分利益链条。要求勘察、设计单位与监理方“不得存在隶属或利害关系”,从源头切断共谋可能;强制施工图审查制度,规定“未经审查或不合格的设计文件不得使用”。
同时,主体责任进一步得到压实。明确建设单位需“提供真实原始资料”“保证合理工期”,避免因压缩周期倒逼设计造假;对设计变更设置双重审批,重大修改需建设单位同意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强化经济惩罚,设计单位若“授权无资质人员开展工作”或“不配合审查”,将被处以5万—10万元罚款,责任人最高罚10%。
…………
全文共21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