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色经济林为矿山复绿添“金”增“绿”
近段时间以来,走进旧城镇龙潭冲干田冲片区的山洼间,停滞多年的矿区却是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曾经煤尘满天飞、四处不见绿的煤矿矿区,举目之处尽是绿意葱葱的良田沃野。通过矿山复绿的整治,昔日“黑色疮疤”的矿区变成一幅“绿色画卷”。
泸西县天碧间种植园负责人 杨小洪
我从1988年来这里发展了一片果园,当时大约有50亩左右,发展了桃、李、梨、猕猴桃,(每年)从5月份开始卖水果一直就卖到中秋节(前后),今年的产量有60至70吨,(纯)收入(大概)在12至13万元左右。
从零星栽种到连片发展、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壮大,现在整个种植园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余亩,绿了荒山的果林不仅美了生态还富了果农。看着漫山遍野、一批批即将依次成熟投放市场的果实,种植园负责人杨小洪笑在脸上、喜在心里。
泸西县天碧间种植园负责人杨小洪说:“我们现在主要是靠对外订单来销售,劳务人员有十多个,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花果山了。”
在还清“生态欠账”的过程中,旧城镇以实现地质安全和生态绿色为出发点,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景则景”原则,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资源化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机制,将废弃矿山复垦、矿山复耕、矿山复绿等措施运用到“自然恢复﹢工程治理﹢长效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有特色、可推广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旧城镇党委委员、宣传
委员 李啟雄
我们通过复垦、复耕、复绿三举措持续推进矿山治理,目前累计恢复治理土地39.81公顷,新增耕地13.26公顷,实现复绿面积约2万亩,并发展经济林23.78公顷。
从“千疮百孔”到“绿意盎然”,从“复绿”到“生金”,旧城镇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利用的全过程,以生态修复为契机,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生态产业融合,让绿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也让“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