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颗蓝莓”构绘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良好蓝图和人民群众红红火火生活的美好愿景?近日,记者在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大同镇移民安置点花棚社区找到了答案。
▲ 移民群众正在大棚里采摘蓝莓初夏,耀眼的阳光穿透大棚,照在果实饱满的蓝莓枝头上,一颗颗蓝莓更显晶莹剔透。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各区县正依托新产业书写新文章,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宁南县大同镇的广大移民群众正围绕当红“明星水果”蓝莓,规划打造以蓝莓产业为主的“蓝莓特色小镇”。
刚走进蓝莓产业园的一号大棚,记者就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移民邓章辉。和去年见到她时一样,邓章辉正在大棚里采摘蓝莓。她一边热情地打招呼,一边递给记者几颗刚刚摘下的蓝莓。“今年的蓝莓好吃得很!”正如她所说,记者刚把蓝莓放进嘴里,一股特有的鲜甜就在舌尖爆开。
▲ 整齐排列的蓝莓大棚大同镇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赋予了蓝莓极佳的口感。经过这几年发展,蓝莓已经成为花棚社区的“金字招牌”,受到成都、上海、广州等地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三峡集团助力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特色产品种养、农产品加工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让移民和广大库区群众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2024年,“三峡种子基金”项目顺利落户白鹤滩水电站宁南县最大的移民安置点——大同镇花棚安置点,采取“落实到村、帮扶到户、集体所有、民主管理、有偿借用、滚动开发”的模式运作。蓝莓种植特色产业便是其中的硕果之一。
邓章辉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从蓝莓产业园刚开始建设时她就在这里务工。过去一年,邓章辉不仅亲历了蓝莓的丰收,还见证了发生在产业园的欣喜变化。
“那几个大棚都是新搭的。”顺着邓章辉手指的方向望去,去年记者来时看到的闲置空地已被整齐排列的大棚占满。
从去年底开始,产业园迎来新一轮丰收。本轮采收工作预计5月才会结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收成情况比去年还要好。
许多像邓章辉这样的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因为家乡的新业态新产业蓬勃发展,得以在家门口就业。“我们产业园稳定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让移民能够就近就业,带动移民稳定增收。”宁南安丰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援说。
蓝莓产业园的巨大成功,让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对发展蓝莓经济充满信心。经过评估,宁南县启动了“蓝莓进社区”项目,由企业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移民通过借用“三峡种子基金”解决前期投入的问题。
▲ 家门口种蓝莓在产业园现场工作人员高绍亮的带领下,记者走进首批参与项目的移民户家中。在蓝莓种植个体大户滕传权的小院里,200多盆蓝莓植株整齐排列。尽管这里的蓝莓种植规模比不上产业园,但专业化设备设施一件不少。
高绍亮说,他所在的企业为所有参与项目的移民户提供水肥一体化系统。像滕传权这样此前从未种植过蓝莓的农户也能轻松上手。
按市场均价计算,今年滕传权靠种植蓝莓预计能有上万元收入。
“‘三峡种子基金’切实解决了部分前期投入的问题,首批种植蓝莓的移民这几年都实现了增收。”据高绍亮介绍,首批参与的8户种植户,户均年增收达到1.5万元。
▲ 暂放在冷库里的蓝莓蓝莓种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既是市场所需,也是当地移民群众所盼。随着白鹤滩水电站持续掀起“观光热”,距离不远的大同镇迎来蓝莓采摘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与库区风光深度融合的契机。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的积极信号。金沙江库区各区县正和全国各地人民群众一道,通过特色产品种养、农产品加工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多种模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金沙江群山之间,三峡集团践行“更好造福人民”的殷殷嘱托,携手广大移民群众,结出包括蓝莓在内的乡村振兴“致富果”,收获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文作者:杜健伟 袁向南 郭建忠
本文摄影:杜健伟
值总:王东红 陈晓英
编辑:任贤 李雷
美编:阎泽群 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