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2日电 根据最新发布的6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全球制造业活动全线反弹。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可能得益于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常化以及7月9日关税暂停到期前的企业提前备货行为。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Ethan Lester分析指出,6月份全球制造业产出创下自2022年6月以来的最大月度增幅,新订单流入对生产的支撑作用明显。然而,出口订单的表现依旧疲软,显示出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均衡性。
尽管大宗商品价格压力降至2024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全球投入成本和销售价格的通胀却在加速。其中,半导体行业面临的价格压力尤为突出,这与美国正在进行的针对该行业的232和301条款调查有关,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关税风险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短缺的情况较长期平均水平有所缓解,部分原因是贸易转移效应帮助抵消了由关税引起的供应中断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价格压力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美国,投入成本和产出价格均攀升至多年来的高点。历史数据分析显示,美国PMI产出价格指数预示着未来几个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将显著加速。相比之下,欧元区和英国的同类指数则表明其通胀率将大致符合各自央行的目标范围。
尽管全球制造业活动在短期内出现了积极的增长迹象,但各经济体之间在通胀趋势上存在显著差异。
编辑:崔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