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收单外包商管理再次强化后,新一批通过备案的收单外包商对外公示。7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网日前更新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系统信息,新增400余家收单外包服务机构通过备案。
同时,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付支付")备案进入"失效"状态。对此,宝付支付回复北京商报记者称,收单机构与外包机构之间存在明确的业务划分和严格的合作规则,公司主动终止备案申请。
进:新增428家服务商通过备案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网披露的数据,本次通过备案的服务商共计428家。
按业务类型划分,服务商可根据备案的实际情况开展特约商户推荐、受理标识张贴、特约商户维护、受理终端布放和维护资质等业务。通过备案的服务商中,持有特约商户推荐资质的服务商数量最多,为402家。在技术含量相对更高的聚合支付技术服务部分,本次新增4家机构通过备案。
本次更新后,当前共计33130家收单外包服务商处于备案公示状态,其中728家机构通过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备案。
所谓"收单外包机构",是指接受收单机构委托、承办收单非核心业务并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一直以来,作为链接持牌支付机构和线下商户的"中间商",收单外包机构服务商在收单支付领域承接多种业务,也肩负着为支付机构"开疆扩土"的重要职责。佣金收益与入网商户交易"流水"密切挂钩的背景下,这类服务商在市场上迅速崛起,数量也急速扩张。
为了规范收单机构,2016年9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银行卡收单外包服务机构信息备案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启动收单外包服务机构的备案工作,此后又在2020年8月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备案流程和监管要求。
此后的几年间,备案系统持续升级,要求有展业的外包机构100%备案。2025年6月10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和《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再次对收单外包服务商展业进行了约束。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收单支付领域,实际上真正跟商户直接接触的是外包服务商,所以不能因为第三方支付"空心化"就放松监督。严格落实"先备案后展业"要求,将会令收单行业信息更加透明,便于监管机构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降低违规风险,如套码套现、涉赌涉诈等违法违规支付行为也能得到有力打击。通过备案筛选,优质合规的外包商能脱颖而出,推动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提升,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退:宝付支付备案"失效"
备案工作推进以来,收单外包商"有进有退"。除了新增备案机构外,还有部分机构被注销备案资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7月2日,共计2292家收单外包商被取消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更新中,宝付支付备案资格处于"失效"状态。从公示信息来看,宝付支付备案业务类型包括特约商户推荐、特约商户维护以及聚合支付技术服务,2023年进行评级时,宝付支付评级结果为C+。
而在早前的"失效"名单中,也不乏持牌支付机构。对于备案"失效"的具体原因,宝付支付方面回应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于2021年取得聚合支付技术服务备案,2023年,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关于加强收单外包服务市场规范管理的意见》《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办法》,收单机构与外包机构之间存在明确的业务划分和严格的合作规则。因此公司根据监管指导,主动终止备案申请,并非因业务违规被取消,而是积极响应行业分类管理、避免重复备案的合规举措。
宝付支付指出,支付机构持有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在法定范围内,本身就具有开展商户合作、聚合支付的能力和许可,因此终止聚合支付备案申请对公司展业没有任何影响,公司业务正常合规开展。此外,宝付支付提到,公司正按《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要求,有序开展名称变更相关工作。
需要明确的是,持牌支付机构备案"失效"不影响业务开展,但外包商则必须通过备案方可展业,且备案并非"一劳永逸"。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收单外包商备案持续推进、备案名单常态化更新,一方面有助于维护收单行业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优进劣出",使得市场机构在推进收单合作时明晰合作对手的资质情况,为高质量合作发展奠定优良根基。
王蓬博强调,外包商展业要积极配合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严格审核商户资质,杜绝违规交易,定期准确报送业务数据,及时更新备案信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