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德讯证券顾问)
今日三大指数震荡调整,沪指相对抗跌。截至收盘,沪指收于3454.79点,深成指收于10412.63点,创业板指2123.72点。两市成交金额1.38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891亿。
盘面上,海洋经济概念股逆势大涨,巨力索具等10余股涨停。光伏概念股集体反弹,通威股份等近10股涨停。钢铁等周期股表现活跃,柳钢股份等涨停。
一、后市展望:
展望后市,7月中报预告、快报陆续发布,业绩对于个股表现的影响显著。此外,随着中东局势的缓和,市场的关注焦点将转向国内政策、中美关税和美联储降息,这或是中期行情的基础,7月政治局会议依然是重要的观察窗口。因此,在多空因素交织背景下我们对7月大盘谨慎看多,平台震荡的中枢区间有望稳步抬升。策略上,德讯证顾建议关注受益内需政策发力的消费板块及自主可控程度提升的科技板块。
二、短期机会:
海洋经济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同时,广东、上海、山东等地近期围绕发展海洋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从市场规模来看,海洋经济领域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洋的经济价值将超过3万亿美元,体量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三、中长期机会:
1.并购重组预期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系列安排。中央及地方政策暖风频吹,结合央国企市值管理政策,并购重组作为管理“价值创造”主工具的地位进一步明确,成为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关键一招。
当下的并购市场,是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的一场双向奔赴。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激发上市公司活力,尤其是借助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这既有利于企业做大市值,也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A股并购重组领域迎来重要投资机遇。
2.科技巨头
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在“十五五”创新应用发展期,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从2026年的4862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10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8%。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路径继续分化,美国聚焦技术创新,欧洲则强调规范制定,中国深耕市场需求。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将在更多领域实现落地,诞生新的科技巨头投资机会。
四、热点聚焦:
1、深海经济:蓝色疆域的掘金之路
全国两会释放重磅信号:“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成为国家战略级新兴产业。这场发轫于基础科研的深海产业变革,正加速向产业化、规模化纵深演进。从马里亚纳海沟的矿产资源开发到海底数据中心的能效革命,从深海智能装备研发到可燃冰商业化试采,深海经济不仅重构了人类对海洋的认知边界,更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支点。
2、“南北船”大合体,打造全球造船“巨无霸”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和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工”)同时发布《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
3、光伏玻璃减产行业或迎供需改善"
消息面上,光伏玻璃减产消息属实。据证券时报,上海有色网消息,为破除“内卷式”竞争,近日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7月开始集体减产30%,预计后续国内光伏玻璃供应量将快速下滑,国内供需失衡的状况将获得改善,预计7月国内玻璃产量将下降至45gW左右。
本文观点由德讯证顾研究团队:周建魁(执业编号:A1050619120001)、蔡满强(执业编号:A1050621040002)、朱小飞(A1050621070003)编辑整理,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