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周盛明 编辑/高莘)近日,由阿布扎比项目与基础设施中心(ADPIC)主办的首届阿布扎比基础设施峰会(ADIS)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
本届ADIS聚焦未来城市建设、可持续交通、智能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等关键议题,以“未来城市:重新思考基础设施,成就更美好的生活”为主题,邀请近30家国际展商参会。
ADIS峰会现场 观察者网摄值得注意的是,阿联酋是阿拉伯国家中经济体量第二大的国家,也是该地区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阿联酋通过“阿联酋愿景2030”“阿布扎比经济计划”等战略蓝图,着力发展非石油产业、构建全球物流枢纽与科技创新高地。
ADIS峰会现场 ADPIC
在中阿合作层面,阿联酋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连续多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与中国在贸易、投资、能源、旅游、数字化等多个领域保持高频互动。
此外,作为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阿联酋与中国的合作已从传统工程承包走向深度战略协同。从港口运营、工业园区到智能城市和清洁能源,中阿之间的合作路径正不断拓宽。
阿布扎比王储哈立德·本·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参观ADIS峰会 ADPIC
观察者网受邀参加此次ADIS峰会。通过实地探访,我们也得以深度了解中国和阿联酋如何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下深入合作、中国企业如何深耕海外市场、中国方案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
“Plan X”,一个令人惊喜的方案
近年来,一批中国企业奔赴海湾地区,寻求与当地城市建设与产业升级需求深度对接。
然而,“走出去”不等于“站稳脚”,真正实现本地落地、赢得信任、融入生态,对中国企业而言仍是一道不小的门槛。
在本届ADIS峰会上,来自江苏无锡的大数据BI(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提供商“帆软”是会场中少见的科技型企业。
ADIS峰会帆软展台 观察者网摄帆软的中东负责人周家华向观察者网表示,在服务阿联酋本地客户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过程中其实并没有“最佳实践案例”参考,因此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帆软的中东负责人周家华 观察者网摄周家华告诉观察者网,想要在阿联酋做本地项目,必须要从“走出去(Go Global)”真正转向“融入本地(Be Local)”。他举例,帆软2023年在阿布扎比设立本地公司,解决了注册、财税法与员工签证等问题,构建完整的在地服务体系。
在产品层面,帆软做了多项适配,例如支持从右到左的语言结构、阿拉伯字体、伊斯兰历等本地元素,并提供英文教学视频和帮助文档,满足英语为主的办公环境。
周家华向意向客户展示帆软产品 观察者网摄对于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位置,周家华指出,中国软件在灵活性和客户导向方面有显著优势。
“欧美很多BI产品是标准化平台,客户必须去适配它的逻辑。而我们可以满足客户大量定制化需求。这些功能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来自我们长期服务中国客户过程中沉淀下来的能力。”周家华介绍。
他还表示,欧美BI产品通常为纯粹的数据展示工具,不具备填报、AI分析等能力。而中国厂商如帆软,已将填报功能、基于大语言模型的Chat BI、3D数字孪生可视化等功能融入系统中,构建更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ADIS峰会帆软展台 观察者网摄同时,中国厂商在商业模式上更加灵活,除订阅制外,还提供不限用户、买断制等多种选项,适应不同客户预算。这些都是当前欧美产品体系难以覆盖的市场差异。
“我们想让更多国际客户知道,除了西方的软件,还有中国的Plan X——一个令人惊喜的方案。”周家华这样总结。
基建之外,是信任与连接
中国港湾(CHEC)是本届 ADIS 峰会上另一家来自中国的参展企业。
如果说帆软所代表的“Plan X”体现了中国企业在中东市场以灵活数字方案打破标准化路径的创新思维,那么中国港湾则代表着另一种中国实力——通过持续深耕的务实精神、长期积累的先进建设经验和技术方面的持续创新,成为中阿基础设施合作网络中的关键纽带。
ADIS峰会中国港湾展台 观察者网摄值得注意的是,自1984年中国和阿联酋建交开始,中国港湾就在阿联酋进行投资和建设,项目遍及港口、工业园区、粮食仓储、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也成为中国与阿联酋“一带一路”合作的关键载体。
中国港湾的全球布局情况 观察者网摄近年来,中国港湾承建的阿布扎比哈里发工业园B区食品基地工程,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位于阿联酋战略性产业园区 KIZAD(Khalifa Industrial Zone Abu Dhabi),园区总投资超过 180 亿迪拉姆,是阿联酋“非石油经济”战略的重要抓手。
据悉,食品基地项目由中国港湾中标承建,涵盖现代化食品工厂、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等关键基础模块,有望助力阿联酋从食品进口国转变为区域食品分销中心,对阿联酋实现全球贸易枢纽愿景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港口领域,中国港湾先后参与了卡塔尔多哈新港、沙特吉赞商业港以及阿布扎比哈里发港上部结构建设项目等多个民生及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在海湾多国留下了“中国建造”的深刻印记。
据统计,近年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各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不仅改善了民生,也提升了地区物流与贸易能力,对支撑经济多元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与阿联酋乃至所有GCC(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的经济结构演进方向高度契合。
数据显示,2024 年,阿联酋全年GDP达1.776万亿迪拉姆,同比增长约4%。
其中,非石油部分贡献显著,2024 年非石油GDP达1.342万亿迪拉姆,同比增长5%,占总GDP的75.5%。
从总体来看,2024年GCC总体GDP增速约1.6%,而非石油部分实现增速约3.7%的亮眼表现。
可以预见,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向非石油经济转型、新一轮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中国港湾等深耕本地、融入制度生态的中资企业将继续扮演连接与建设的关键角色。
构建共同愿景
“Plan X”不是一款软件、一个项目或一纸蓝图,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愈发成熟、自信且有温度的表达方式。
跳脱于欧美的模板之外,中国企业也能提供令世界惊喜的独特方案。
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中阿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以帆软、中国港湾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从“走出去”迈向“融进去”,以数字科技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双重路径,回应本地需求,助力地区发展,成为共建合作中的关键力量。
它们不再只是项目执行者,更是未来愿景的共建者。
而ADIS,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