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操控机械臂、盲人重见光明、人机深度交互……这些科幻场景正加速成为现实。
2025年以来,脑机接口领域频繁迎来重要进展。近期,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展示其最新成果。该公司透露已有7名受试者接受了脑机接口植入手术,其中涵盖4名脊髓损伤患者与3名渐冻症患者,并称“最快在2026年有望让盲人复明”。
在国内,6月29日,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在上海启动建设,选址闵行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载体空间年内将建成投用,为国内在该前沿领域的布局落下关键一子。
这场由科技巨头引领的“脑力”角逐,在A股市场同样激起波澜。截至7月2日收盘,万得脑机接口主题指数(866495.WI)近一月累计上涨7.67%,多家A股公司被投资者追问是否有相关业务布局。
上市公司积极回应布局情况
近期,A股脑机接口概念表现活跃。6月27日-7月1日,际华集团收获3连板,创新医疗2连板,翔宇医疗涨超20%,塞力医疗、北陆药业等多股跟涨。
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上,与“脑机接口”有关的提问显著增长。面对投资者的热切关注,多家上市公司回应布局进展与技术关联,部分医疗设备、芯片设计领域的公司展现出更积极的探索姿态。
关于“公司如何发展脑机接口产业”的问题,诚益通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已确立“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双轨并行的战略布局,在非侵入式领域,于严肃医疗赛道率先取得突破,2024年7月三款融合脑机接口技术的神经康复设备样机成功发布且正筹备注册申报,后续将持续升级现有康复设备。
根据公开资料,诚益通是一家生物、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涵盖医药生物智能制造和康复医疗设备两大板块。2024年年报中,公司多次提及脑机接口技术,称已将该技术作为其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关键布局方向之一。
成都华微则透露,公司脑机接口主要布局为提供信号处理的基础硬件器件,包括信号采集高精度ADC和信号后处理的低功耗FPGA和MCU,为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和信号链系统级集成产品。
7月2日,从事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的普利特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与海外客户关于公司LCP薄膜产品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共同开发以及验证工作。由于验证周期较长,短期内对公司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同日,在被问及“公司线缆产品能否用于脑机接口”时,神宇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产品可应用于脑机接口中。公开资料显示,神域股份主要从事高频射频同轴电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医疗领域,也有多家公司通过参股投资方式间接涉足。可孚医疗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股纽聆氪医疗,其核心研发产品为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仿生眼和仿生耳,用于替代完全失明和失聪患者的感知器官,与公司产品线具有协同效应。
北陆药业则透露,其参股公司医未医疗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覆盖脑部疾病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和康复训练治疗全流程的脑科学医疗AI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脑机接口”概念走热,也有公司主动澄清未涉及相关领域。
7月1日,达成“3连板”的际华集团对公司涉及的相关概念予以澄清。其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职业装、职业鞋靴、纺织印染、防护装具及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核实,截至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及现有产品体系未涉及脑机接口相关领域。
诺思格7月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华山医院有合作,暂不涉及脑机接口。
政策加码助力产业突破
脑机接口通常是指通过在人脑神经与外部设备(包括电子和机械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来实现神经系统和外部设备间信息交互与功能整合的技术。近年来,随着脑科学、人工智能和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的进步,全球范围内脑机接口技术正在实现多项关键突破。
例如,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全球已有七人植入了其脑机接口设备,这些受试者通过“心灵感应”产品,能够用大脑玩游戏、控制机械臂写字等,重获与物理世界交互的能力。
在国内,脑机接口技术同样发展迅猛。日前,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受试者可以借助脑机接口系统下象棋、玩赛车游戏,达到了跟普通人控制电脑触摸板相近的水平。
与此同时,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也为加速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及产业应用注入了“强心剂”。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对脑机接口设备等高端医疗装备和高端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今年2月,国家药监局批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数据集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
地方层面,上海、北京等地积极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今年1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印发《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前,实现高质量脑控,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临床应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取得突破,脑机接口创新生态初步构建。
1月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印发《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北京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完善,实现脑机接口创新产品在医疗、康养、工业、教育等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业内认为,在政策加码、技术突破下,脑机接口未来市场规模庞大,此刻正处于从基础研发到临床转化的关键节点。
民生证券发布研报称,据麦肯锡测算,全球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为150亿—850亿美元,消费医疗应用潜在规模为250亿—600亿美元。截至2024年底,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累计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超2000项,历年申请数量呈波动上升的态势。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脑机接口正处于由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阶段。
方正证券研究所表示,脑机接口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技术,彻底改变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在短期内,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医疗康复领域;中期来看,输出式脑机接口技术将拓展至教育、娱乐、军事和工业等领域;长远而言,脑机接口将转向功能改善与增强,实现脑机融合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