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分红季
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高息股,又开始“撒红包”了。
6月底,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和浙商银行实施了2024年度现金红利派发。统计数据显示,已有26家银行实施了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叠加中期分红,年度分红合计已达4273.83亿元。
此外,16家还未完全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A股上市银行,分红方案均已股东大会通过,并将陆续落地。
六大行仍是绝对主力,2024年分红合计超过4200亿元,总额高于2023年。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现金分红总额达到千亿元规模,分别为1097.73亿元和1007.54亿元。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至6月30日,A股共有298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达1.44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2024年全年的2.34万亿元分红总额。
其实,每年5月至7月,都是A股市场的分红高峰期,其中7月份的派息规模尤为显著。在这种情况下,高息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其实,高息股投资的核心并不复杂,即通过股息获取大致可预期的现金流回报,其共同特征是盈利模式清晰且分红稳定,为投资者提供穿越周期的“安全垫”。
高息股投资的底层逻辑是识别并持有具备稳定现金流、高分红能力或效率优势的股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长期收益。
上市公司最终的分红表现,能客观评价高息股。能在中长期保持较高的分红,说明这家公司在分红上是比较靠得住的。典型代表如六大国有银行,每年固定拿出30%左右的利润用于分红。
那么,具体应该看哪些关键指标?主要包括:首先是盈利能力不能太差,其次是历史分红表现要好,第三是股价表现尽量相对稳健。
买卖要关注税费
对于高息股而言,在分红季进行买卖,要留意税费。
在我国,上市公司分红需要缴纳一定的个人所得税。根据持股时间的长短,税率也有所不同。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税率为20%;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以下(含1年)的,税率为10%;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则免征个人所得税。
因此,投资者在作出决策时,还需要考虑税收政策的影响。
股票分红通常会导致股价在分红当日出现下跌,这一现象被称为“除权除息”。如表现在盘面上,会出现一个缺口。这是因为公司支付现金分红后,其净资产减少,股票的内在价值相应下降,股价也会根据每股分红金额调整,分红后,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要减去分红金额,作为分红后股价的参考值。
正因为如此,喜欢在股市跑短线的投资者要注意了,记得在股权登记日抛出,除权日再买回来,只需要来回的交易手续费,多数券商目前的佣金低于0.02%,卖出再买入不超过佣金不超过成交金额的0.04%,加上卖出时需要缴纳0.05%印花税,合计交易成本不超过0.1%。这样操作虽然多支付了一些交易成本,但换来了再次抛售股票的自由度,不会因为持股时间太短而被征税股息税。
如在股权登记日没有抛出,分红就有可能被扣股息税的,若持股时间不足1个月,要缴20%股息税。若股息率为3%,20%的股息税相当于交易金额的0.6%,股息率等于降到了2.4%。如股价未能上涨,相当于多支付了一笔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