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闷头搞技术,六小虎疯抢“大模型第一股”!
创始人
2025-07-02 16:42:50
0

(转自:数字化企业)

AI领域总不乏热度和关注,前阵子智谱AI刚传出已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后脚媒体就爆出MiniMax正与投行密切接触,考虑赴港IPO。圈内传闻更是沸沸扬扬,说“六小虎”里至少有五家已将上市提上日程。种种迹象汇成一个明确的信号:还在牌桌上的玩家们,已经等不及了,无论出于生存压力,还是竞争的裹挟,都开始提醒他们,是时候抢夺“大模型第一股”的“冠名权”了……这一举动,又藏着什么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呢?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聊我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本文作者:Mr.K,黄哲铿,知名数字商业顾问,「顿悟山丘」创始人,科技博主,曾担任海尔、中通快递、1药网技术高管,著有《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分享:个体成长、科技趋势、数字化转型、商业洞察。由「技术领导力」原创首发, 数字化企业经授权发布。

1

成为“大模型第一股”

资本市场,赢家通吃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大家为什么非要争这个“第一”的虚名其实这可一点都不“虚”,其背后的逻辑是资本市场一个近乎铁律的基本法则:马太效应,赢家通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仅能尝到最鲜美的蟹黄,还能定义螃蟹的价格。

太阳底下无新事。如果把时钟拨回几年前,看看初代“AI四小龙”的故事,大概就更好理解了。当时,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四家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翘楚,同样面临着技术落地难、商业化亏损的困境。但在2021年底,商汤科技顶着巨额亏损的压力,毅然决然地“流血上市”,成功登陆港交所。尽管上市后股价一路颠簸,但商汤头顶“AI第一股”的光环,还是从资本市场中获得了巨大关注度和流动性。

不仅在IPO中募得资金近60亿港元,更重要的是,它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这笔钱,可以用来继续投入研发、招揽顶级人才、拓展市场,让它在漫长的商业化探索中,比未上市的对手多几口喘息的“氧气”。更深层次的,是“第一股”名号所带来的无形价值,这不仅是一种市场地位的宣告,更是技术实力的背书,能极大提升公司在政府、企业客户心中的议价能力和品牌信赖度。

反观当初一同起跑的其他小龙,境遇则要坎坷许多。旷视科技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从港交所到科创板,历经数年波折与等待,错过了最佳的资本窗口期。依图科技更是主动终止了科创板的上市申请,前路未卜。即便是后来成功登陆科创板的云从科技,其在市场关注度和募资规模上也难以与抢得先机的商汤同日而语。

这个惨痛的教训,对今天的“AI六小虎”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它们同样身处一个技术飞速迭代、商业模式尚未跑通、极度烧钱的赛道。根据公开信息估算,训练一次顶级大模型的成本动辄上亿,而日常运营和研发更是天文数字。但,钱从哪里来?一级市场的融资虽然热闹,但终究有其极限。况且,投资人也需要看到能够“退出的希望。此刻,谁能率先敲开IPO的大门,谁就能抢先获得二级市场的“弹药补给”,在下一轮的军备竞赛中占据先手。

所以,疯抢“大模型第一股”,抢的不是一个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优势和发展主导权。本质上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卡位战。

2

DeepSeek加速淘汰六小虎

除了争抢上市的“入场券”对小虎们而言,更重要还是“打铁仍需自身硬”,资本市场终究还是要实力的。而眼下,一个来势凶猛的“搅局者”,正让六小虎的硬实力备受考验,它就是DeepSeek。

在DeepSeek横空出世之前,六小虎普遍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差异化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 你发布一个千亿参数模型,我紧跟着也发布一个;你支持长文本,我也能做到几十万字。大家在各大评测榜单上你追我赶,分数差距微乎其微,但真正能让用户和市场眼前一亮、非你不可的“杀手锏”,却并不多见。

这种胶着的竞争态势,被DeepSeek的出现彻底打破。今年1月,DeepSeek 推出的 DeepSeek-R1 推理模型,以极低成本实现媲美 OpenAI o1 模型的性能,震惊业界。DeepSeek用一种近乎“掀桌子”的方式,宣告了AI领域低水平、高价格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技术上,DeepSeek拉高了行业的技术天花板,让那些仅仅是“做得还不错”的模型瞬间失去了竞争力。商业上,击穿了行业的价格底线,让那些想靠模型API调用赚取高额利润的小虎们,只能望洋兴叹,另谋生路客观地说,DeepSeek的出现,加速了AI淘汰赛的进程,六小虎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而战略的调整,首先就体现在了最敏感的组织架构上。

据 Tech 星球统计,2024 年至今,从大模型六小虎中离职的高管,已多达22 位,仅今年上半年就有 12 位。如此密集的高层动荡,绝非简单的个人职业选择,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小虎们在巨大压力下的战略焦虑和生存不安这些高管的离开也给小虎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不仅带走了宝贵的经验和人脉,也相应干扰了其产品和技术更新迭代的节奏和状态

3

造血和冲刺IPO,是两张明牌

面对内外的双重压力,六小虎的出路只剩下两条,而且是两张必须同时打出的“明牌”:一边积极“造血”,探索商业化;一边加速冲刺IPO,储备粮草。

如果说冲刺IPO是为了“开源”,那么商业化落地就是为了“节流”和“造血”。烧钱的游戏总有尽头,只有真正能从市场中赚到钱的公司,才能活到最后。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各家都在进行务实的调整:

月之暗面(Kimi)在经历月推广费用过亿、“大力出奇迹”的烧钱营销阶段后Kimi深感在这方面无力与财大气粗的字节、腾讯硬刚,只能避其锋芒,另辟蹊径。一方面继续巩固长文本等模型的优势,一方面又开拓差异化的独有场景。比如,开始布局医疗领域,试图通过垂直领域的深耕实现商业化变现,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点。

零一万物: 李开复创办的零一万物,选择了一条更为决绝的道路,直接叫停了通用大模型的训练,将重心全面转向to B的企业级服务市场。这意味着,他们选择避开与巨头在基座模型上进行“军备竞赛”的无底洞,而是利用自身技术积累,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AI解决方案,从单纯的模型研发转向应用服务提供商,以此来实现造血。

MiniMax:削减B端投入,将发展重心转移至底层模型和C端应用。端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用户基数庞大,一旦获得用户认可,商业价值不可估量。MiniMax已经展开了不错地尝试,与游戏厂商深度合作,聚焦 AI NPC、剧本生成等游戏内容生态,探索差异化应用场景;希望通过优化模型性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C端应用,吸引用户付费,实现商业化盈利,

百川智能:在多名联合创始人离职后,选择深耕医疗 To B 领域。虽然医疗 To B 市场有着较高的门槛,但一旦成功切入,就能获得稳定的客户资源和收入来源。百川智能试图利用自身在大模型技术上的积累,专注于为医疗企业提供如医疗数据处理、智能医疗设备开发方面的解决方案,实现从技术到商业的闭环。

IPO和商业化,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表里。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是说服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最佳故事;而来自IPO的充裕资金,又能为艰难的商业化探索提供最坚实的后盾。这两张牌,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偏废

4

中国需要更多DeepSeek

我们将视线从AI企业的存亡之战,放大到中美科技产业争霸的宏大叙事中,就不难发现另一个客观现实中国AI的未来,需要更多的DeepSeek。

在中美AI的巅峰对决中,我们不缺应用场景,不缺市场规模,甚至不缺资本的热情。我们真正需要追赶的,是像GPT-4、GeminiClaude 3、Llama 3这样,能够定义下一代技术范式的基础大模型这是AI领域的“根技术”,是所有上层应用创新的土壤。

DeepSeek的出现,其最大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发布了一个便宜又强大的模型,而是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团队同样有能力在最核心的基座模型研发上,做出世界级的创新,缩短与顶尖水平的技术代际差。而这,也正是大众对“六小虎”最大的期待。

尽管竞争残酷,商业化压力巨大,但令人欣慰的是,牌桌上依然有这些中国玩家在坚持这条最难走的路。他们没有在喧嚣和困难中放弃对“根技术”的追求,而是在努力破局,争取成为下一个“DeepSeek”。

智谱AI:脱胎于清华大学KEG实验室,被称为最具“学院派”和“国家队”气质的智谱 AI,坚持全栈自研,从模型算法、训练框架到芯片优化,无一不包。两个月前新发布了推理模型 GLM - Z1 - Air 和基座模型 GLM - 4 - Air0414,前者更是号称性能达到DeepSeek-R1 水平,速度提升8 倍之多,价格相当具有竞争力

月之暗面:尽管在商业化上有所调整,但月之暗面从未放弃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就在前几天,Kimi刚刚开源了参数量只有 72B 的代码模型 Kimi-Dev。该模型在 SWE-bench Verified 上以 60.4% 的成绩取得开源 SOTA,据称编程水平不输最新的 DeepSeek-R1 。其发布标志着开源代码模型进入 “小而强” 时代,未来很可能推动开发者工具链的深度整合(如 IDE 插件、CI/CD 集成)。

MiniMax:MiniMax常被视为技术驱动的典范,其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的支撑。它也一直在坚持基础模型的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模型架构和训练方法。近期,MiniMax开源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放权重、大规模混合注意力推理模型MiniMax-M1,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其现甚至超越DeepSeek-R1、Qwen3等多个开源模型。

这三家AI创业公司,连同DeepSeek以及字节、阿里、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共同构成了中国在基础大模型研发领域的第一梯队。他们走的是一条孤独但伟大的道路。这条路需要海量的资金、顶尖的人才和长期的战略耐心,同时充满了不确定性。正是他们的这种坚持,才共同构成了中国AI产业向上突破的希望和潜力

总体来看,“六小虎”疯抢“大模型第一股”,既是资本驱动下的生存竞赛,也是技术信仰者的荣耀之争。IPO的钟声或许能为他们带来短暂的喘息之机但真正决定一家公司乃至一个产业最终高度的,永远是甘于寂寞,厚积薄发,对基础科学和核心技术日复一日探索与突破的决心和勇气祝福这些敢于尝试和探险的开拓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永茂泰跌2.03%,成交额40... 7月3日,永茂泰(维权)盘中下跌2.03%,截至09:49,报13.00元/股,成交4050.69万...
会畅通讯跌2.02%,成交额8... 7月3日,会畅通讯盘中下跌2.02%,截至09:49,报21.30元/股,成交8186.78万元,换...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加码中国本...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彪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中国不光占恩智浦三分之一的销售额,不光是一个大的市场...
长江有色:多头静候非农指引资金... 期货市场:多头静候非农指引资金偏谨慎,隔夜伦锡微跌0.12%;最新收盘报33585,比前一交易日下跌...
一品红涨2.01%,成交额1.... 7月3日,一品红盘中上涨2.01%,截至09:51,报55.90元/股,成交1.31亿元,换手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