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本轮强降雨,丹东市强化日常巡查巡检工作,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物资到位、人员配齐,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筑牢防汛安全网。
今年进入汛期,丹东市各地区、各部门提前“备战”,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从“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
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丹东市今年降水偏多3~4成,大江大河可能发生小到中洪水,部分支流可能发生中到大洪水,防汛抗洪形势依然严峻。丹东市进一步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通过印发《市防指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31个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自6月1日开始,全市进入汛期。丹东市防办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通讯联络机制,确保信息通畅、指挥高效。
丹东市重点针对全市84个乡镇政府开展洪涝灾害培训。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各乡镇加强值班值守、党政必须有一位主要领导在岗带班。各乡镇加强巡堤查险及重点防御部门排查,及时预警并消除隐患。目前,抢险队伍及各类物资前置工作已经到位,各类险户转移安置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提前转移到位。应对本轮强降雨,宽甸县密切关注降雨期间点对点降雨较大的虎山镇、古楼子乡、长甸镇、红石镇、大西岔镇、振江镇、杨木川镇等乡镇的雨情,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为迎战本轮强降雨,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办事处以早谋划、早部署、早排查、早整改“四个早”为抓手,压实责任链条、细化工作部署、强化工程保障、提升应急能力,完善“包保责任制”,构建起“街道 — 村(社区)— 网格”三级防汛责任体系,推动党员干部下沉防汛一线,实施包村包户,确保防汛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汛情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应急响应迅速启动,为安全度汛提供坚实保障。
此前,丹东市修订印发了《丹东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7类市级预案,以乡村逃避险为重点,全面修订完善各级各类防汛抗旱预案1663个。
为应对本轮强降雨时丹东市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二级橙色预警,太平湾街道组织形成《山洪灾害应急预案》、逃险避险预案、安置转移方案等措施,进一步明确巡河巡堤责任、险工险段险桥值守、防汛物资准备、人员转移及安置、应急抢险队伍调度、防汛排涝设施运行等各项任务,确保责任明确到人,工作具体落实到人,保证汛前准备工作充足、汛期应急应对有序。
到目前,丹东市共储备防汛抗旱救灾物资设备97种,价值3115万元,落实各类防汛抢险救援队伍422支13904人,落实抢险客货车辆200余辆,发电机100余台套,挖掘机等大型救援设备100余台套,冲锋舟等水上救援装备100余台套。
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全市历年汛期灾害特点、防汛救灾形势和队伍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部署了防汛救灾重点任务。针对今年汛期提前以及防汛救援应急情况处置,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全面清查水域救援装备,针对性开展水域救援基础培训,在高风险区前置救援力量,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连日来,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清查物资强化保障,对现有的防汛物资进行彻底清查,全面维护、补充救生衣、编织袋、砂石料、抽水泵、发电机等抢险物资,防汛物资存放做到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调运方便,特别是重点险工险段备足抢险物料,确保出现险情时防汛物资“调得出、用得上”。同时,他们整合民兵、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9支,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摄影:辽宁日报特约记者周广庆 受访者提供
记者 : 王卢莎
责编:王永
审核:刘立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