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陈 茜)近日,凯里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媛教授携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陈茜、黔东南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志愿军研究部部长张林,以“理论铸魂-地域浸润-精神赓续”的教学逻辑,以“理论宣传二人讲”的形式,为学院2024级小学教育文科班学生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生动诠释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
双师讲理论。张媛以“学‘四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从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双重维度展开授课。她系统阐释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内在联系及大学生学习“四史”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大战役决胜千里,为民族独立奠定基石;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的钢铁洪流拉开工业化大幕;改革开放浪潮中,深圳蛇口开山炮响,奏响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强音;新时代脱贫攻坚战里,十八洞村蝶变印证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对于人民教师而言,只有学深悟透‘四史’,才能在三尺讲台上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她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以基础教育为落脚点,为整堂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她以历史映照现实,将“四史”精神熔铸为育人内核,既引导师范生厚植信仰之基,更培育其以教育之力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接力大课堂。陈茜驻足贵州省红色历程展区,指着遵义会议复原场景与四渡赤水战役图,她讲述了那段扭转革命危局的峥嵘岁月。移步黔东南红色文化展区,她饱含深情地说起红毛衣的故事:“当年红军战士在严寒中,将身上的红毛衣赠予百姓,这份鱼水深情至今仍在苗乡侗寨间传颂。”随后,她结合黎平会议决策手稿影印件、剑河县红军战斗遗址老照片等珍贵展陈,将贵州省的革命精神与黔东南的红色基因紧密串联,带领学生从宏大历史叙事走入本土文化肌理,实现从国家层面“四史”教育到地域文化认同的自然过渡,让红色精神在展厅焕发时代光彩。
讲述亲历事。当同学们沉浸于本土红色历史时,张林的讲述将课堂推向精神升华的高潮。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黔东南英雄》专题讲述中,她用走访1300余名老兵的珍贵资料,还原黔东南籍战士在零下30℃严寒中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的悲壮场景。更令人动容的是,张林退休后自费开展“抢救性”历史记录工作,整理60余万字口述史、定制纪念章,并义务宣讲60余场。“英雄不是符号,而是用生命诠释信仰的普通人。”她的讲述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四史”教育、地域红色文化的精神呼应。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创新构建“理-地域-精神”的立体教学模式,通过理论高度、地域深度、情感温度层层递进,实现“四史”教育、地域文化与英雄精神的有机融合。
一审:柴 睿
二审:周中英
三审:张天明
原标题:理论宣传二人讲|凯里学院:双师联袂传理论 一线实践燃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