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 年版)》公布。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中小学校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实现中小学生全面覆盖,旨在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和创新能力。
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了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课程目标:
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通过趣味实验等方式启蒙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思维。
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
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确保人工智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人工智能课程的评价结果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贯穿中小学阶段的完整评价链条。评价方式采用知识测试、项目汇报、作品展示、主题辩论等多元化模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人工智能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北京市教委将推动构建“高校+企业+中学”联合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开放实验室、体验馆等资源,建设校外人工智能实践基地。此外,还将实施“百千种子计划”,培养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业名师和骨干教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从金融科技到文化创意,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年轻一代,不仅是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赋能,更是为人工智能行业的持续创新和突破储备力量。
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国家培育新生代创新力量的重要引擎。他强调,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需注重外在交互体验与内在认知逻辑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点与注意力,让孩子更聪明更有创造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猿力科技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熊璋指出,人工智能教育要进行前瞻布局,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建设,并以师生为重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测算,2025-2030 年期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0亿元的规模目标。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