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板凳上议出“幸福快递站”
■记者 李 玲
通讯员 张佳慧 曹雨薇
本报讯 “小忠爷爷,中邮驿站里有一个您的快递,是前两天您给孙子买的奥特曼玩具,已经到货了,中午给您送过来。”近日,大桥镇人大代表张媛在大桥镇倪家浜村中邮驿站里,逐一给未取件的村民拨打电话。
这是大桥镇人大积极创新履职模式,将代表履职阵地从固定场所延伸至田间地头、农户门前的生动缩影。大桥镇人大把水泥坪上的石凳打造成“长板凳”议事品牌,开辟民意收集“绿色通道”,以“小驿站”撬动“大民生”,从“板凳议事”收集民意,到联动多方推动落实,成功打通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
“取趟快递得往步云集镇跑,来回十多公里路,要是村里能设个收寄点就好了。”“有些快递又大又沉,去镇上取也不方便。”……如何让快递收发服务惠及更多农村居民,成了镇人大代表们牵挂的民生课题。在今年上半年倪家浜村里组织的一次“板凳议事会”上,“快递取件难”的问题一经提出,村民们便纷纷建言献策,一致希望能在村里设立快递代收点。
倪家浜村人大代表联络室汇总形成《关于在倪家浜村设立快递代收点,全力打通农村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建议》,由相关代表提交至大桥镇人大,将群众呼声转化为履职行动。
“老张,如果要在我们村里设个快递代收点,你觉得设在哪,大伙取件最方便?”“李阿嫂,平时取快递,您最担心碰上啥问题?”面对村民提出的选址要便捷、需提供延时服务等建议,南湖区人大代表张才华逐一详细记录。这种“现场问需、当场回应”的沟通模式,也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事事有回音”。
在2025年第一季度“季记相约”人大代表回选区联系选民群众活动开展之际,大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邀请区邮政管理局负责人,与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协商讨论。大家结合前期走访调研情况,经充分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快递代收点选址要靠近村口主干道,最大程度让群众少跑路,尤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通行便利性。
快递代收点建设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区邮政管理局整合多家快递公司资源,坚持“便民利民”与“规范管理”并重,经过实地考察,村里的农技服务站成为“最优解”。该站依靠紧邻村级主干道,与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医务室等共同构成了“100米便民圈”的优势。
项目启动之初,区邮政管理局便与大桥镇人大紧密携手,开展功能布局指导。秉持“分类管理、分区运营”的原则,大到货架的摆放,小到指示牌的设置,精心打造出最便民的服务空间。
中邮驿站自启用以来,大桥镇人大代表姚嘉荣、张媛留意到老年人取件存在诸多不便,主动报名担任驿站志愿者,为村民提供暖心帮扶。在两位人大代表的带动下,倪家浜村人大代表联络室迅速组织党员、网格志愿者等成立“快递服务小队”。
“李大爷,您上周网购的降压药到了,放在东侧第三个货架。”“王奶奶,你的快递你儿子已经给你拿回去了。”……“快递服务小队”不仅会将老年村民的药品、生活用品快递分类摆放到便捷取件区,还会仔细记录包裹的收发情况,确保每一个包裹都“有进有出”,队员们还利用午休和晚间时间,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的民生实事在“长板凳”议事品牌的推动下于大桥镇落地生根,切实将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