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探索“中医药+”实践育人 中医药学子扎根乡土
创始人
2025-07-02 07:12:44
0

“阿姨,您这个膝盖得多休息才行,地里的农活儿忙得差不多了吧?”劳动节刚过,恰是农忙时节。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芦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聚集了一些刚刚下地的村民。孙雪翠一边熟练地给他们扎针,一边用当地方言跟大家聊着家常。

孙雪翠是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级惠民班的学生,毕业不到两年,已经可以独立施针治疗,成了村民口中“年纪不大、本事不小”的“小中医”。

从设立惠民班赓续红医血脉,到“百千万行动”推动中医药扎根乡土,山东中医药大学以“红岐育人”为主线,探索“中医药+”实践育人新范式。

红岐铸魂,坚持以文化人

今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首任校长刘惠民“红医典范 济世惠民”专题展在该校长清校区开展。刘惠民的家乡是山东沂水县,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级惠民班的学生李晨是他的“小老乡”。

“看完刘惠民先生的经历,让我读懂了红医精神的重量。”观看完展览后,李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桩桩老物件,一张张手稿,一帧帧旧影片,让她仿佛与这位老乡进行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以“红岐育人”为理念,将“红心铸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岐黄仁术”中医药文化相结合,浸润到学校的育人实践,惠民班更是该校“红岐文化+实践育人”的鲜活注脚。

2017年,山东省首设公费医学生,当年中医学培养计划是100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承担了64个。对于这64个学生,山东中医药大学单独编班培养,命名为“惠民”。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以学校首任校长刘惠民的名字命名,勉励学生继承红医典范;另外,学生是受了国家的优惠公费读书,希望他们将来投身基层去服务群众、惠及民众。”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兼招生办公室主任孙彦永说。

周岩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首届惠民班的学生,目前是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卫生院一名中医大夫。虽已毕业多年,但她一看到“大医精诚”四个字,内心还是会悸动,刚入学时的医学生宣誓场景瞬间映入脑海。

大一的医古文课上,老师在上面讲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周岩和同学们在台下听得入神。“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女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庄重严肃的神情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现在闲暇时偶尔打打游戏,她都要选医学类。

“虚实”结合,践行“知行合一”

长期以来,这所高校践行“知行合一”,搭建“望闻问切”的实践育人大平台。

2023届惠民班学生冯立霞便是其中一名受益者。如今,她已在临沂市平邑县平邑镇卫生院独立坐诊一年。

中药学课堂上的梁晓东老师让她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植物的根、茎、花蕊、种子,配合在一起怎么就能解决这么多疾病呢?而学校的实践基地“百草园”给了她实践的机会,让她了解贵重药材如何用相似功效但较为便宜的药材代替、如何帮助患者减少医疗费用等问题。

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后,冯立霞意识到之前学的很多药方,农民是买不起的。当很多同龄人都在研究大牌衣服、化妆品的“平替版”时,冯立霞最关心的就是老百姓用药的“平替”,一副方子再好,老百姓用不起,那就不是好方子。

她开始一分一毫地计算,方子配起来需要花多少钱,怎么调整才能给老百姓再省点儿,做到实实在在的惠民。

除了课堂知识的传授,将课堂教学与生产一线相结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实践育人的独特模式。

该校组织学生走进学校的实践育人基地,如中医药百年老店、中药龙头企业、中药材种植“百草园”等。近距离闻“药香”,体验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实质。

现在,山东中医药大学不仅有现实的“百草园”,还有3D虚拟实践中心。学校将红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结合,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医刘惠民》《齐鲁名医名家》等VR课程。依托3D虚拟实践中心,建设涵盖100多部经典红色电影、20多部中医药纪录片和65个虚拟红色景点的资源库,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扎根基层,厚植家国情怀

为了更好地补充基层医疗力量,除了要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还要引导大学生真正走进社区、走入乡土,打通基层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山东中医药大学实施“岐黄驿站百千万行动”,以搭建“岐黄驿站”平台为支撑,联合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及企业,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该校组织近百名专家、近千名研究生、近万名本科生组成服务队,深入基层调研中医药发展现状,提升学生服务社会能力。

孙雪翠也是“岐黄驿站百千万行动”的实践者。每次给村民扎针时,她会想起上中医实训课的场景。有一次她意外扭伤,赵永山老师便“因地取材”,在课上当作病例给同学们讲解治疗方法,仅仅几分钟就治好了她的扭伤,让孙雪翠大呼神奇。

课堂上实训,课下和寒暑假孙雪翠就跟着学校的实践队伍进社区、去农村,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进行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这让她对基层医疗现状有了直观而真实的了解,坚定了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决心。

今年暑假开始,这所高校青年学子将继续组建100余支立项团队奔赴乡镇社区、田间地头,让中医药文化从典籍走向土地。

“我们以‘红岐育人’理念统领全局,融合中医药文化,从加强中医药特色思政课堂主阵地建设、构建立体化中医药文化经典课程集群、强化中医药文化数智化思政教育、搭建中医药特色实践育人大平台四个维度,培养具有‘大医’风范的优秀中医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立祥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匈牙利维持乌克兰农产品进口禁令 人民财讯7月2日电,匈牙利农业部部长纳吉·伊什特万当地时间7月2日在社交媒体表示,欧盟与乌克兰达成的...
义乌第一家!新超市来了! (转自:爱义乌)近日盒马旗下硬折扣品牌NB店在佛堂商业中心开业作为义乌的首家门店,该店以“天天低价+...
立中集团:特种中间合金产品已间... 格隆汇7月2日|立中集团(300428.SZ)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领域,公...
中国东航累计回购1.73亿股 7月2日,中国东航(600115/00670)发布公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回购1.73亿...
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2日电 (苟继鹏)记者从2日举行的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简称“商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