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支易
高素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产业升级输送生力军的时代重任。要从三个关键维度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注入蓬勃生机活力。
聚焦区域发展锻造服务力。优化专业布局。紧扣贵州发展需求导向,围绕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部署,前瞻布局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专业,确保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同时,在课程中嵌入服务西部大开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等内容,深植扎根贵州、服务国家的责任基因。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业学院、职教集团由物理结合向化学反应升级。如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宁德时代、华为贵州、贵州磷化等龙头企业,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工程创新中心。将新工艺技术融入课程,共建培养方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构建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育与轮训,聘任产业导师。服务地方发展。鼓励师生团队通过实战提升学生能力,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如装备制造类专业助力矿山设备智能化改造,农业类专业参与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品牌建设,文旅类专业为乡村旅游及非遗活化提供创意支持。
着力培养“数字工匠”。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泛时空性,深刻革新了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实现了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赋能,推动人类生产生活发生范式变革与模式重构。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专业建设,着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数字工匠”。重构课程体系。在学院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旅游服务、建筑工程、茶叶等专业领域,系统性融入AI通识教育、数据分析、AI学习基础、智能控制技术等核心模块。建设智慧教学场景。建设智能商贸物流仿真实训中心、电商直播实训室、VR体验馆等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生产线虚拟调试与优化平台,利用AI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与实时反馈。强化数据思维与伦理。强调培养学生敏锐的数据洞察力、严谨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构建多元成长路径。分层分类教学。建立基于能力诊断的精准教学体系,新生入学开展职业倾向测评与技能基础评估。核心课程推行分层教学(基础巩固层、能力提升层、卓越发展层),开设前沿技术选修课(如先进材料)、跨学科项目(如“AI+设计”),设立拔尖人才工作室。构建差异化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学分银行”,认证转化多元学习成果;支持学生依职业规划,在导师指导下跨专业选课、辅修微专业或调整专业方向,畅通中职—高职—本科衔接通道。构建全过程生涯教育体系,配备专业导师开展个性化指导,聚焦职业兴趣探索、长远目标确立及个性化成长方案制定。通过企业参访、校友分享、创业孵化、国际交流等拓展性体验,拓宽视野格局,激活终身学习与追求卓越的内驱力。
(作者单位: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守护“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