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本报记者 张文章
近年来,盲盒、盲卡类商品以其独特的“盲抽”模式迅速风靡市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福建省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发布盲盒、盲卡类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切勿因“收藏情结”或“跟风社交”而高价购买。
一是认清商品本质,避免冲动消费。盲盒、盲卡类商品的吸引力在于其未知性所带来的神秘感与惊喜感,商家通过不断推出新系列、限量版以及隐藏款等方式,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独特性的追求。但购买盲盒、盲卡类商品本质是一种概率性、娱乐性消费,消费者在购买前应明确自身需求,不可单纯为了追求潮流或攀比心理而盲目跟风;切勿抱着必得隐藏款的幻想为“身份标签”支付溢价。
二是看清销售规则,选择正规渠道。在购买盲盒、盲卡类商品前,要仔细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商品种类、数量、各款式抽取概率(特别是隐藏款)、投放数量等关键规则,商家必须依法公示概率,对未明确公示概率或使用“必中”“超高概率”等模糊诱导性表述宣传的,消费者应保持高度警惕。要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实体店、品牌专柜或官方授权网店购买,仔细查看产品的质量认证、售后服务等相关信息。尤其在进行二手商品交易时,要选择正规交易平台,并详细了解交易规则和平台保障细则,避免在无固定经营场所、无明确商家信息的流动摊贩处购买商品或私下交易,谨防维权无门。
三是合理规划预算,防范沉迷风险。盲盒、盲卡类商品本质应为带来快乐的收藏品,而非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规划消费预算,避免过度消费,建议设定明确的购买预算和数量,避免“集邮式”投入。家长须关注未成年人消费记录,履行监护责任,帮助孩子理解盲盒、盲卡的娱乐属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四是查验商品质量,留存购买凭证。盲盒、盲卡类商品拆封后,若无质量问题,一般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政策,消费者在购买前应仔细确认售后政策。在收到商品后,须第一时间查验商品的质量状况,查看是否存在破损、污渍、零部件缺失、功能故障或与宣传内容严重不符等问题,并检查商品是否具备质量认证、生产厂家、适用年龄等标识,拒绝“三无”产品。同时,要妥善保存发票、支付记录、订单截图、商品外包装及实物照片等购买凭证。如果是二手交易,还须保留沟通记录、交易截图、物流信息等。如遇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可依据凭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
下一篇:仙林街道召开党员群众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