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仪征市新集镇天安村的20亩连片荷塘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下交响曲”正在上演。随着750公斤优质龙虾苗被精准投放,一个由江苏省里下河农科院提供技术支撑的“藕虾共作”生态种养项目正式拉开帷幕。碧绿的荷叶下,蕴藏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致富密码,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这背后,是党组织引领破题、党员带头实干、群众主动参与、科技精准赋能的生动实践。
党建强、产业兴则农民富。天安村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如何为天安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新集镇党委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镇党委统筹、支部领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将党徽党旗展现在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历经调查研究、实地勘测、风险评估等环节,主动引进农业农村部2025年重点推介的“藕虾共作”农业技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它们是天生的‘清道夫’。”天安村党总支书记彭巍形象地比喻道,“小龙虾喜食藕田中的杂草嫩芽、腐败有机质以及危害莲藕生长的害虫。”同时,小龙虾排泄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成为莲藕生长所需的天然有机肥料。“这又省下了不少化肥投入,而且有机肥滋养出的莲藕,口感更糯、风味更佳。”彭巍补充道。这种“虾食残杂—虾粪肥田—莲藕生长”的良性生态互动,有效改善了藕田水质底质环境,降低了养殖风险,真正实现了“以渔促藕、以藕养渔”的和谐共生。原本亩产800元的藕田,预计每亩可新增2000至3000元收益。
“藕虾共作”是起点,作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天安村更着眼于未来,以此创新项目撬动三产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荷塘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聚宝盆”。村“两委”班子谋划依托“荷藕”“果品”等特色产业,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田园生活”于一体的亲子旅游项目。更具突破性的是,在专家指导下,天安村正试验全国独有的抱籽虾养殖技术,若实验成功,有望在明年1—2月收获更高收益。
“天安村的探索,正是全市持续提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在度的生动写照。”仪征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仪征市聚焦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在度,对在手的136个村集体发展项目进行全盘调度,实施“百雁争锋”3.0工程,打造1+4+N项目矩阵:“1区”即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富区”,贯穿S353廊道,贯通新集、刘集、新城、马集、月塘和枣林湾6个镇(园区)资源;“4园”即推动真州、刘集、大仪、月塘村级共富产业园项目落地见效;“N”即抓好省级壮大扶持村集体项目,以及各镇村推动的其他抱团项目,持续激活党建引领的“红色动能”,厚植产业兴旺底色。 仪组轩 卜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