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蒋明睿
最近,中高考陆续落下帷幕,考生在经历了紧张的冲刺之后又面对成绩公布的时刻。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碰上高考、中考这样重要的人生大事,可能会产生突发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的现象。记者采访相关专家,为广大家长和考生送上“心灵急救包”。
南京脑科医院临床心理健康中心、非药物治疗中心李昊伦博士在临床观察到,大型考试前后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放纵、抑郁自责、焦虑不安、强迫思维、失眠多梦、躯体不适等。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的时期,李昊伦打了个比方:“很多孩子一个暑假一下子‘蹿’了二十厘米,生理上的成长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巨大波动,情绪的不稳定会让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格外敏感。”中高考甚至期末考对他们而言,都会成为一种“应激源”,引发一些应激反应,这种反应有些是一过性的,另一部分则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
“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无法像大人一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发泄的方式也很有限,所以很容易转化成躯体化和行为上的症状。”李昊伦解释道,“比如一些孩子会感到头痛、胃痛,还有一部分甚至会自残、自伤。”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用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评价孩子,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绩,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下充分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疏导。他指出,如果孩子的不良情绪已经维持了较长时间,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建议到专业的机构寻求帮助。
“当然,在这个阶段察觉情绪并保持家长和孩子的界限也尤为重要。”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临床心理师王佳佳建议,家长要学习区分孩子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在面对考试成绩时,如果孩子的焦虑情绪很严重,家长要保持清醒的思考,如果此时和孩子一起陷入到焦虑中,结果反而可能变糟糕。“家长调整自身的情绪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稳定和支持,这种情绪调节的示范也最有力量,孩子可以向父母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
为此,王佳佳向家长们推荐具体可行的正念方法。正念是指要带着善意和好奇,专注于此时此刻,然后选择自己的行为。无论家长内在发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和想法,都保持觉察和观照,不去评判自己的经验。举例而言,如果家长想到“孩子成绩不好都是因为他没有好好复习”,应该察觉到这只是自己的“评判”而非事实。“家长可以尝试把注意力引入到当下来,不要让自己卷入到对未来的可怕想象和对过去的悔恨和回忆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王佳佳说,如果家长已经察觉到自己处于情绪化、压力大的情况,那就应选择先调整自己而不是要求孩子。如果和孩子处于冲突之中,最好的方法也是先平静,再解决问题。“大家可以从争吵或者争执中暂停,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个能让你平静的状态中,比如通过运用视觉的体验看一些好看的风景,听觉的体验来听一些喜欢的歌曲,味觉的体验吃一些好吃的,或者身体运动的体验,如走路、跑步等,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保持注意力在你的感受上。”
针对出分后一些孩子的情绪波动问题,李昊伦建议,首先要保持规律的作息,生活习惯不要大变,不要放纵无度,最好每天能去户外晒太阳半个小时以上;其次是脱离学校、家庭等应激场景,例如利用暑假出去旅游散心,给心灵“放个假”;此外也可通过正念的方式来调节,时常给自己做做“心灵按摩”,感受“活在当下”的力量,同时,他也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给考生更多的关心呵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
上一篇:“合规力”就是“竞争力”
下一篇:“电”亮安全,“救”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