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7月1日11时许,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一路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3人受伤。交警初步查明,肇事司机陈某因低头看手机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
同样惨烈的车祸,今年6月曾在山西曲沃发生:李某某驾驶一辆解放牌重型半挂车行驶至曲沃县院裴线12公里路段,车辆失控突然冲出路面,造成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6人受伤。警方初步查明,事故是由于李某某分心驾驶造成。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分析发现,当车速为60km/h的情况下,开车时看一眼手机最少需要3秒,车辆则开出约50m的距离,这50m几乎等同于盲开。实验表明,开车时看手机、发短信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驾驶状态下的23倍。
各地公安交管等部门一再通报分心驾驶典型案件,警示驾驶人“分心驾驶如盲行,瞬间肇事毁一生”,但遗憾的是,分心驾驶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危险不一定落在自己头上。然而,事故往往就是在那分心的一瞬间发生的,等驾驶人反应过来想采取措施时,已为时晚矣。而客观上,动态中的分心驾驶行为具有随机性,并且转瞬即逝,面临着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难题,交通执罚的威慑力有待提升。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有效发挥警示作用,有效震慑违法行为。各地公安交管等部门要积极担当作为,强化监管执法,加大日常巡逻管控力度。同时,加快推进警务科技设施建设,依托信息化技术、借力数据赋能,严查“分心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此外,还需建立完善“随手拍”举报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共同监督,以共治促善治。
对于整治“分心驾驶”,各地交管部门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如北京公安交管部门持续创新执法举措,增设对“分心驾驶”违法行为抓拍功能的非现场执法设备,强化全天候监控;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执法”,实时掌握路面交通情况,让那些分心驾驶的司机无处遁形。这些都是在向“侥幸”宣战,在整治“分心驾驶”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现实一再教训告诫每一位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无小事,律己须以慎。要绷紧“安全之弦”,时刻警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坚持把文明挺在前面,处处将规则放在首位。坚决向“分心驾驶”陋习说“不”,不触碰法律红线,不能越雷池半步。
文明交通,人人都是受益者。愿我们每个人都争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维护者,无论是驾驶机动车,还是骑行自行车或者步行,都始终保持全神贯注状态,防微杜渐,切实将“内化于心”的交通安全理念变成“外见于行”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共同营造安全、文明、有序、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