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莫青)6月30日,记者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青海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创业十项行动”,加快形成政府激励、社会鼓励、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这十项行动包括“创业环境优化”“重点群体培育”“劳务品牌发展”“创业服务护航”“创业培训赋能”“创业政策推进”“创业活动扶持”“金融产品助力”“创业载体筑巢”和“灵活就业支持”计划。
在实施“创业环境优化”计划方面,我省聚焦就业创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以打造“青海e就业”品牌为抓手,加强与相关部门政策、数据、服务互通共享,全面优化经营主体登记办理流程,推行高效办理、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等服务,提高经营主体登记效率。
为深入贯彻高质量充分就业部署要求,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落实返乡入乡创业扶持政策,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实训等 “体验式” 实践活动,年均为1.19万人次提供创业服务;深入挖掘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鼓励重点群体通过发展夜间经济、冰雪经济等创业项目,实现就业增收。
实施“劳务品牌发展”计划,大力推进“拉面”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青绣”品牌提质扩容,引导“互助家政”“大通护工”等服务型劳务品牌完善标准、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省劳务品牌规模达到49个,各地区基本实现“一县一品”目标,每年通过劳务品牌带动创业就业规模达到40万人次以上。
实施“创业服务护航”计划,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构建集创业信息发布、业务咨询、能力培养、指导帮扶、孵化服务、融资支持、活动组织于一体的服务机制,开展创业服务走基层活动,组织企业家、创业典型和技术专家等深入基层开展针对性创业指导和培训服务,为创业创新群体提供服务支撑。
深入实施“马兰花”创业培训行动,实施“创业培训赋能”计划,加强创业师资人员选拔培养,将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意愿的重点群体创业人员纳入补贴性创业培训范围。针对不同创业群体需求,依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业园、网络平台等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等培训。
通过实施“创业政策推进”计划,优化完善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将创业补贴标准提升至1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30万元。推广“创业担保贷款123模式”,不断优化电子化审批流程,推进创业政策全程线上办理,为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留乡农民工、妇女等创业群体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在“创业活动扶持”和“金融产品助力”计划中,制订“双创”年度活动计划,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系列活动,开展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实行普惠性金融支持政策,推广“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创业创新群体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
实施“创业载体筑巢”计划,发挥我省3个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市州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运营,扶持重点县(区)孵化基地有序发展,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载体改造升级,加强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交流合作,为重点群体与创业资源搭建资源整合平台。目前,我省8个市州已实现孵化基地全覆盖,重点县区创业孵化基地达到12个。
在“灵活就业支持”计划中,破除影响就业的户籍、社保等制度性障碍,支持非全日制就业、自由职业、网络创业等方式办理就业登记。出台支持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指引,完善全省30个零工市场服务功能,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零工或劳务市场,落实重点群体灵活就业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扶持政策,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维权“绿色通道”和法律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