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增强学党史用党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闫磊
党史学习教育,是对党百余年筚路蓝缕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的学习回顾和认知提高,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将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制度,使之成为常态学习、有效学习的形式,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大意义
提升执政能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首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是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抓手。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先进典型宣传视角出发,以常态化的初心教育、使命教育甚至是警示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育,系统性深度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动实践,引导党员干部回溯革命先辈矢志革命为家国的奋斗初心,积极传承“半条被子”“沂蒙红嫂”等蕴含的鱼水深情,勇于担当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目标,让党员干部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校准思想坐标,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从而真正实现从思想到行动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其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是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政党发展规律,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必然要求。党史学习教育从纵向的党建发展视角出发,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细致梳理,为党员干部提供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政党发展规律,运用历史发展规律、政党发展规律的思想钥匙,在百年党史的常态化学习中,明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规律;明晰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党到劳动阶级的执政党转变的党建规律,在历史的长卷中把握时代演进的底层逻辑,避免陷入事务主义的短视,从而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积极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真正成为把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前进的时代先锋。
最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是推动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鲜明特色的内在要求。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不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教育,特别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与人民心连心、与民族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的历史教育、价值教育,使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人民属性、人民情怀,为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实施路径
首要在“建制”关键在“守常”落点在“见效”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首要在“建制”,关键在“守常”,落点在“见效”。其中,“建制”是基础工程,通过制度设计构建学习教育的四梁八柱;“守常”是实践路径,依靠常态化机制确保学习教育融入血脉;“见效”是价值归宿,致力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首要在“建制”。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建立制度可以通过明确各主体行为、厘清权利义务关系、协调各方利益关切,从而形成一股具有规范性、有序性和可持续性的约束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对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党史学习、接受党史教育上具有规范引导、倡导激励、控制约束等作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首要在于构建“导学、促学、督学”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其一,建好“导学”机制。坚持顶层设计强化思想引领,通过系统规划学习内容、方法与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等纳入必学范畴,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员群体制定差异化学习方案。其二,建好“促学”机制。压实责任、量化任务,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例如,制定年度学习任务清单,明确每月理论学习时长、专题研讨次数、实践调研要求等指标;建立党员学习档案,记录个人学习进度、心得成果与考核成绩,作为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此外,创新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组织和党员给予表彰;对敷衍应付、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约谈整改,将党组织及党员个人的学习责任从“软任务”转化为“硬约束”,激发全员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三,建好“督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刚性,建立日常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的立体化监督网络,组建由纪检部门、党校专家、群众代表构成的督查组,对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问效。对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坚决予以通报批评;对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依规严肃问责,防止制度“空转”、约束“软化”,预防“硬约束”变成“橡皮筋”。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展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广泛收集党员群众反馈,推动形成“学不好不放过、改不实不罢休”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导学、促学、督学”机制的协同发力,将党史学习教育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应付”到“主动践行”的转变,真正构建起科学规范、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关键在“守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是防止学习教育沦为“一阵风”的关键,其核心在于通过融入日常的持续性浸润与抓在经常的习惯性培育,让党史学习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一方面,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日常组织生活载体,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支部年度计划,通过“党史晨读15分钟”“红色经典月度分享”等微学习形式,让党史教育渗透到党员日常工作生活。另一方面,将党史学习教育“抓在经常”。将党史学习纳入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中增设“党史学习成效检视”环节,在党员民主评议中增加“党史理论测试”指标,使学习党史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规定动作”。通过常态化的学习机制,让党员干部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深化对党的历史认同,使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刻进灵魂。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落点在“见效”。将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实践能力与服务效能,通过精准化培养与创新性形式实现教育质效的全面提升。一是建立“靶向培养”机制。根据领导干部与基层党员的岗位特点与能力需求,定制差异化培养方案。对领导干部侧重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培养,设置“党史与治国理政”专题课程;对基层党员则结合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实际工作,开展“红色故事进万家”实践教学。二是构建“互动式”学习生态。运用话题挑战、故事征集等社交化传播手段,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体参与意识,将个体记忆纳入集体记忆建构体系,推动党史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对话的转变。三是打造“沉浸式”传播矩阵。整合“学习强国”数字化资源与红色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实体阵地,运用短视频、VR、互动游戏等新媒体形态重构学习场景,让党员干部在理论与实践交融中深化对党史的理解。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守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战略举措。以制度固根基、以常态强信念、以实效验初心,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聚起“风雨无阻向前进”的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新篇。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全省首座高速路网加氢站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