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张璐
炎炎夏日,大孤山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在这个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源镇的小村落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
“这里简直是世外桃源,远离城市的喧嚣,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兴奋地说道。
曾经,大孤山村生态环境恶劣,石头山植被稀少,沙化土地问题突出。然而,大孤山村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生态治理征程。
村党支部书记许俊介绍说:“我们的坚持和努力,让多少年种不活树的石头山屈服了,头一年在石头山上挖好深坑、第二年坑内会积下很多细土、第三年栽种遴选出的茁壮樟子松,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小树苗都栽活了。”同时,当地综合运用“飞、封、造、禁、移、调”等科学措施,全面治理沙化土地。经过不懈奋斗,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初统计,大孤山村人工林面积达19万亩,全村林草覆盖面积高达99%。造林集中区域的6个村民小组243户,通过隔株移植、大苗出圃,户均年增收20多万元,厚实的绿色家底为村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大孤山村声名远扬。滦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环绕村庄,国家4A级多伦湖景区、3A级白音部落景区依村而建,好山好水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我每年夏天都会来这里度假,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感觉整个人都充满活力。”来自北京的李先生是大孤山村的常客,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生态资源不仅是美丽的风景,更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大孤山村立足当地特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滦河全鱼宴”声名远扬。2019年,在党员中心户的带领下,14户村民建成集中连片的曲家湾滦河全鱼宴非遗工坊。凭借着优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高原河湖鱼文化招牌,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多元。如今,大孤山村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平均值近万,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其高原鱼文化经济发展模式还辐射延伸到周边3个行政村,惠及2300多人的滦河鱼文化经济走廊,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丝带”。
上一篇:完成新修订
下一篇: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