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变,古城生活幸福值拉满!
创始人
2025-07-02 00:11:35
0

转自:扬子晚报

废旧景观带精心设计后变身家门口的主题花园;添置可移动座椅方便居民休憩、纳凉;老旧楼道加装扶手成了“适老通道”…… “环境变美了,心情更舒畅!”最近,“大走访”、“大扫除”专项行动在苏州古城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原住民们惊喜地发现,“家在古城”的幸福感和体验感一再升级。

无论是烟火气的回归,还是人居环境品质的改善,抑或是“急难愁盼”的及时处置,两年来,保护区、姑苏区始终围绕“精细、精致、精微、精雅”的目标,在保护与发展之间不断向新求变,奋力寻找“民生最优解”,倾心绘就古城生活幸福新图景。

文化赋能,让“烟火气”重归

“5斤肉剁成肉酱,仅仅花了2分多钟!”今年3月底,40多年历史的苏州彩香菜市场焕新归来,市场内“翁婿肉铺”的一台特制的“剁肉机”随之火爆出圈。一位昆山游客表示:“打卡老菜场,遇到了这台新鲜玩意儿,有意思!”老板张雪根感慨道,卖猪肉的这门手艺,在他家三代翁婿手中已经接力传承近百年。作为彩香菜场经营最久的店铺,几十年来,菜场大大小小改造数次,老顾客们追随至今,让老店人气不减。

彩香一村农贸市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是周边居民日常采买的“烟火气”中心,鼎盛时期200余个摊位日均客流过万,承载着苏州人的集体记忆。月洞门、窗棂、苏州古诗词、地标建筑剪影……焕新后的市场在整体空间改造上融入苏式元素,吸引了市民、游客驻足打卡。市民孙阿姨注意到,升级改造后,市场专门设置了彩香故事墙,“勾起了老居民对老市场的回忆!”

2013年起,姑苏区开启农贸市场系统性改造提升,“菜场革命”之路由此启动。2022年,姑苏区出台《姑苏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新建移建一批、改造升级一批、业态提升一批,全面推进姑苏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先后完成改造提升31家农贸市场。

从“买菜目的地”到“生活体验场”,苏州古城区众多老菜场实现了功能跃升。5月初,位于山塘街340号的星桥菜场正式升级为“山塘星桥坊”,在保留传统菜场功能、方便居民快速采购的同时,引入文创工坊、非遗手作、咖啡轻食等37个年轻消费场景,打造逛老城、品文化、享生活的一站式体验。数字体验馆、手作坊、文创、亲子乐园、观景天台……随着双塔市集二期项目陆续推出,玩转时尚、潮流的青年人群纷至沓来。

创新为“翼”,“一老一小”共享未来

“银发族”牵手“萌娃”,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姑苏区悦龄健康综合服务中心是苏州市首家“三位一体”健康综合体,可提供“养老+托育+卫生”一站式便民服务。在这里, 近75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创新复合利用,建成亲子教室、视听室、幸福餐厅等互动场所。乐高积木、复古邮筒、手势剪影、天井茶馆等老物件或怀旧场景,将“老苏州”的回忆和 “小苏州”的兴趣紧紧连在了一起。烘培互动、影音共赏等活动不断强化老幼群体之间的多重共融,让“朝阳”和“夕阳”在同一个空间里温暖相伴。

获评全国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首创“虚拟养老院”服务模式,形成居家养老省级标准1项、市级3项……两年多来,随着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姑苏区朝着打造养老“福气之城”的目标稳步迈进。与此同时, 姑苏区也积极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普惠性托育机构扩容工程,打造了10个“嵌入式”社区普惠托育点和29个“囡囡”成长驿站,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托育服务。“步行5分钟,月保育费不足2000元,专业保育师团队照护,家门口的托育点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白洋湾彤云嘉卉社区普惠托育点新建完成后,双职工家庭的王女士顺利返岗。

今年4月,姑苏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焕新启用,创新推出“五色课堂”特色服务体系,发布“八项服务清单”,并配备2间儿童庇护房间,为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临时庇护,进一步完善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区儿童工作站三级联动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加快建设温馨有爱的儿童友好城市。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升级,以专业化、精细化的健康管理为“一老一小”群体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2024年底,苏州姑苏区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社区中心授牌。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陆崇君告诉记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一站式”跟踪管理可及时筛查潜在并发症风险。如今,患者不用跑很多科室,只要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个诊室,即可完成包括眼底照相,动脉硬化检测、人体脂肪分析、血液检测、血管超声等系列检测。若医生判断疑似糖尿病并发症,第一时间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转诊至苏州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目前,姑苏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7家,与省属市属三级医院构建医联体合作模式,建成市级特色科室14家,其中省级特色科室2家,为居民提供精准、便捷、多元的健康服务新体验。”

夕阳正美,朝阳初升。随着多重创新驱动,“一老一小”携手共享未来的幸福图景在苏州古城徐徐展开。

办好“小事”, 给生活加点“糖”

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与居民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沧浪街道化工新村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原为苏州化工厂的职工用房,共有11幢楼房,446户居民。历经40多年岁月变迁,小区内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不佳、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居民要求改造的愿望非常迫切。

2024年7月,化工新村业委会成立后,收集居民关心的外立面翻新、楼道内维修、顶楼防水、架空线入地、环境美化等需求和建议,优化改造方案。在业委会的参与和推动下,小区环境变美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搭建居民、业委会成员、物业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凝聚多元力量破解小区治理难题。去年10月,姑苏区业委会学校、业委会之家正式揭牌,这也是全省首家业委会学校、业委会之家。根据姑苏区业委会(物管会)三年全覆盖计划,至2026年,将实现全区住宅小区业委会(物管会)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小区治理体系,有效打通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

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心头事”,用“马上就办”的态度解决急难愁盼,这样的“微幸福”汇聚成点点滴滴的获得感。

2021 年9月,姑苏区启动实施“社情民意联系日”制度,截至2025年6月,该活动已连续开展46期,共计接待居民群众 2.7万人次,解决诉求 3.5万余件,诉求化解率达94.9%。其中,依托民生小事实施项目1602个,依托区级联席会议化解疑难问题 411件。

“6幢东面草坪灯坏了,麻烦处理一下。”从16点02分接到诉求,到 16点21分完成维修反馈,暖心的“幸福速递”每天都在白洋湾街道364个“幸福家园微网群”上演。社工7×24小时在线,平均响应时间半小时……截至目前,街道“幸福家园微网群”已收集办结2100余件民生诉求,办结率达98.6%。从问题收集到闭环解决,微网群成为连接民生需求的“高效通道”。随着每一件“小事”在“云端”精准流转、快速落实,未来,生活在古城将变得更加甜蜜,更有福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陶善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高院案例指导实施细则全文(最...  导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已于最新或2023(历届) 4 月27日由...
以AI基础设施解放生产力,贝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大模型时代,不少从业者认为,AI基础设施服务端可能会比应用端先跑出独角兽。...
重磅消息助力行业成长!钢铁LO... 今日在利好消息的催动下,钢铁板块高举高打。盘面上,国证钢铁行业指数强势涨超2.5%,成分股盛德鑫泰涨...
双林股份股价跌5%,长安基金旗... 7月2日,双林股份跌5%,截至发稿,报44.80元/股,成交11.41亿元,换手率4.59%,总市值...
东岳硅材2025年7月2日涨停... 2025年7月2日,东岳硅材(sz300821)触及涨停,涨停价9.3元,涨幅20%,总市值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