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度丨女童感染“食脑虫”引关注 关于“食脑虫”你了解多少?
创始人
2025-07-01 22:16:15
0

近日,“5岁女童泡温泉后被确诊感染食脑虫”冲上热搜,引发关注。什么是“食脑虫”?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吗?如何避免感染?夏日玩水要警惕哪些“健康刺客”?一文速览。

图片截自微博

5岁女童感染“食脑虫”昏迷不醒

“食脑虫”到底是什么?

最近,一名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求助信息,引起广泛关注。该家长称5岁的女儿曾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泡温泉,6月22日女儿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的情况,6月23日住院后陷入昏迷,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6月27日女儿被检测出感染了“食脑虫”,情况十分危急。

家长发帖求助。截自社交平台

另据新京报2023年6月27日报道,贵州一6岁儿童被“食脑虫”感染病危。据患儿家长发布的文章,其曾带孩子去海口旅游,并到海边游泳。

2022年,浙大儿院感染科曾收治了一例阿米巴原虫感染患儿,是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男孩。据介绍,男孩暑假期间在杭州周边地区游玩时下到河里游泳,游泳过程中可能呛到了,回去之后没多久,就觉得有一点头痛。几个月后,突然出现抽搐、头痛、发烧等症状。最终确诊阿米巴原虫感染。经过2个月左右的治疗,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回归正常生活。

“食脑虫”其实是指阿米巴原虫(变形虫“Amoeba”的中文译音),严格意义上讲它并非真正的“虫”,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多个分支。里面最“臭名昭著”的有三种,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巴拉姆希阿米巴和棘阿米巴。此次发文求助的家长,其女儿即被检测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脑虫”感染遍布全球各地,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比利时、捷克、泰国以及南美洲、非洲等地均有报道。

“在中国,得‘食脑虫’属于罕见事件,感染概率极低,一年到头全国也难得见到几例,但感染者中多见幼儿、青少年群体。如果得了这种疾病,一旦进脑,病死率很高,发病后常在一周内迅速恶化。”专家表示,“食脑虫”的早期症状像普通脑膜炎——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脖子发硬,很容易被当成细菌或病毒感染。

公开资料显示,一旦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病死率高达98%。

“食脑虫”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食脑虫”是怎么进入人的大脑的。

“食脑虫”主要通过鼻腔进入人的大脑。当它们接触到鼻腔黏膜后,会附着在嗅觉神经上并穿过筛状板迁移到大脑中。

以福氏耐格里阿米巴为例,它一旦进入鼻腔,可沿着嗅神经钻进大脑,引发急性阿米巴脑膜炎,且病情进展迅速,由于它可能会吃掉包围在嗅球周围的组织,进而使患者失去嗅觉和味觉,同时会有头痛、呕吐、高烧等症状。

此外,巴拉姆希阿米巴和棘阿米巴也属于此类病原体,前者常通过皮肤小伤口或吸入尘土进入体内,后者则多见于隐形眼镜相关角膜炎,偶尔也会攻击大脑。“食脑虫”会沿着脑膜迁移到大脑皮质、小脑和大脑的其他部位,特别是基底部,引起脑实质损害,从而使得患者出现精神错乱、产生幻觉、肢体痉挛等一系列症状,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有研究显示,“食脑虫”的滋养体非常顽强。以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为例,其在pH值6.0~6.5(弱酸性)、温度35℃~37℃的环境中,生长最快;在37℃蒸馏水中变成鞭毛体后,还能运动2~6小时;最多能够耐受46℃的高温。在4℃的环境下,包囊能存活至少12个月,还能保持变成滋养体状态时感染人体的能力。因此湖泊、河流、温泉、淤泥、生活及工业污水,以及海水中都可能有它们的身影。

此外研究显示,“食脑虫”感染常见于儿童和青壮年,且2/3的病例发生在健康的儿童身上,这或许是由于儿童筛状板上的孔多于成人。不过,喝了被食脑虫污染的水,是不会被感染的。这是因为在胃酸环境下,食脑虫无法存活,且食脑虫不会通过消化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此外,食脑虫也不会导致人传人。

暑期玩水如何避免感染“食脑虫”?

暑假到了,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海边游玩或是去游泳。对此,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表示,虽然感染阿米巴原虫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长还是要注意,尽量不要在不干净的河水里游泳。那么,哪些场景感染风险较高?又该如何避免感染呢?

注意!这些场景感染风险较高↓↓↓

▶温暖淡水呛进鼻子:夏天在湖泊、温泉、河道、戏水池潜水、跳水,鼻腔被水猛冲是最典型的感染途径。

▶自来水直接洗鼻:有人用洗鼻壶冲鼻,如果水没煮沸或消毒,就给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开了后门。

▶戴隐形眼镜遇生水:棘阿米巴最爱脏水配隐形眼镜,严重可导致角膜溃烂甚至失明。

▶皮肤伤口接触湿土或浑水:尤其是园艺、摸泥、养花时,巴拉姆希阿米巴可能从小裂口潜入。

海水因盐度高,正规游泳池因余氯充分,这两种环境基本“劝退”阿米巴,感染纪录凤毛麟角。

暑假期间,带孩子玩水时,应该如何避免感染“食脑虫”呢?

◆首先,不要将头浸入水中。去湖边、池塘、河流、喷泉、温泉等处游玩时,尽量避免鼻子进水,以防止“食脑虫”进入鼻腔。

◆其次,不建议游野泳。游泳最好去定期消毒的游泳池或水上乐园,还要戴好泳镜和鼻夹。不要踢水下的沉积物,以避免“食脑虫”分散进入水中。

◆此外,用煮过的温开水清洗鼻腔。玩水后,最好马上用瓶装水清洗鼻腔,回家后最好再用煮沸过的温开水清洗一次。鼻炎患者日常清洗鼻腔时,不要直接使用自来水,要用煮沸的水做成生理盐水,洗鼻壶等工具也要清洗、消毒。

◆最后,如果游泳、戏水后出现头痛、呕吐、发热、嗅觉异常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

夏日玩水警惕这些“健康刺客”

夏天亲水活动,一定要注意水质。疾控专家介绍,游泳池作为一种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存在多种健康风险,若在游泳过程中不讲究卫生,容易交叉污染,感染传染病。常见的游泳后感染疾病与预防措施一起了解。

图/IC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预防措施:避免游泳池水进入耳朵,如果不小心造成游泳池水入耳后,可以将头朝水侧倾斜,辅助单脚跳动,使其自然流出,切忌用手或者其他未经消毒的物品掏取耳朵内部。游泳后若出现耳痛,应当第一时间就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预防措施自行携带毛巾、手帕等物品,勤洗手,不用手频繁地揉眼睛,推荐在游泳的时候戴泳镜,若在游泳后感到眼睛不适,应当尽快就医。

咽喉炎

预防措施:游泳者在初学游泳的时候,由于对游泳的技巧掌握得不熟练,容易喝入游泳池内的水,引发咽喉炎,初学者在游泳时应当量力而行,若在游泳后出现喉咙不适,应当及时就医。

足癣

预防措施:足癣属于一种足部真菌感染,如果有足癣患者进入泳池,或者穿足癣患者穿过的拖鞋,都有可能被感染,推荐自行携带拖鞋,若在游泳后出现足部瘙痒,建议及时就医。

资料来源:科学辟谣、江西卫生健康、浙大儿院感染科、崇川疾控、华山感染、央视网、新京报、新华日报健康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生腊...  腊八节驱傩除疫的风俗  中国傩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多元和复杂,形态千变万化,传统文化很多现象,都与中...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生腊... 关于腊八节起源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
最新或2023(历届)最新腊八...  腊八节的介绍  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
最新或2023(历届)珍惜自然... 珍惜自然资源手抄报资料1  1、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每一滴水。  2、国之栋梁不可无,生命之水不可枯...
京津冀三地艺术家倾情奉献 ... 转自:贵州日报 6月30日,京津冀著名艺术家大型交响音乐会《黄河》在北京音乐厅唱响。京津冀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