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企观国资)
6月20日,首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首衡集团)董事长米亚林在参加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举办的第十三期中国企业大讲堂时表示,首衡集团将持续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展现民营企业的责任担当,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民生保障做出更大贡献。
首衡集团始创于2010年,如今已是国家级龙头企业。
15年来,首衡集团一步步构建出千亿级食品商贸流通平台,为全国农副产品应急供应贡献了重要力量。以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下称高碑店中心)为例,该项目目前已能辐射包括京津冀及东三省在内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总交易额超1400亿元。
首衡集团的发展体现了对利益相关方的重视。一家企业的成功,不应局限于为股东谋福利,更应注重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进而在社会层面实现多方共赢。商业上的共赢互利,对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01
持久保供
每日凌晨4点,首衡集团旗下的市场就已灯火通明。
此时,远到云南、海南,近在山东、河北的荔枝和黄瓜等农产品已通过冷链物流汇集在首衡集团高碑店中心。来进货的大小商户轻车熟路地遴选所需货品,烟火气从这里一点点散入京津冀。目前,北京市每日有超过60%的新鲜蔬菜是通过首衡高碑店中心送达市内各渠道终端的。
为了实现蔬菜保供,首衡集团建立了“产地直采+智慧物流”模式,即首衡集团平台上的众多商户提前与产地签订包销协议,确保货源稳定,然后再由资质完备的物流商将各类商品运抵商户手上,贯通了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
这一模式不仅大幅缩短了供应链长度、降低了物流损耗,而且保障了农产品的鲜度。
值得一提的是,从田间运来的货物到达市场后,首衡集团还会为商户提供低温仓储服务,旨在争分夺秒地保障农产品的品质。
此外,当面临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时,首衡集团会快速启动应急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蔬菜供应充足并且稳定价格。
2020年6月,当北京出现疫情时,首衡集团便迅速反应,通过设立临时中转站等措施,顺利完成了地区内的农产品安全、稳定物价和保障供应等任务,守牢了首都2000万人口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期间,首衡集团累计为京津冀地区输送保供农产品约875万吨。同一时期,首衡集团还先后为上海、吉林等地调配应急民生物资数千吨,以实际行动守住了“民生保供是首衡集团的核心使命”这一承诺。
2024年年底,首衡集团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一项国家重大项目——“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
按照“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指导思想,项目立足“平急两用”,可以全天候确保京津冀地区1.1亿人口农副产品供应7天不断档,被誉为区域民生安全底线的“定海神针”,助力守护亿万百姓的餐桌安全。
现阶段,首衡集团已将高碑店中心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单体批发市场,经营品种覆盖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进驻商户突破8700家,果蔬年交易总量1910万吨,年交易总额约1410亿元。
首衡集团也先后在孝感、常德、永州、保定等城市推广首衡经验。其中,立足孝感的“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下称孝感首衡城)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11月启动运营,于2024年实现交易量620万吨,交易额507亿元。
无论是充足供应农副产品以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是发挥供应链枢纽作用、强化各环节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作、稳固供应链安全,首衡集团的ESG工作都落到了实处。
02
共同富裕
在ESG理念的社会维度(Social)中,增加就业(包括稳定就业)可谓重中之重。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就是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来缓解社会压力,让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仍以高碑店中心为例,它现在既是北方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基地,也是带动乡村振兴的产业龙头。
高碑店中心在河北连接的种植基地约200万亩,带动就业人口近10万人,直接增加周边乡镇居民年收入8万—10万元,为地方增加税收15.31亿元,培育纳税主体8700多家,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农批市场百强榜首。
首衡集团积极向上游对接农户,目前已与全国2000多个县建立了联系,连接了530多万亩种植基地,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数百万农户增收。此外,首衡集团每年都会举办数百场产销对接和产品推介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农民“种得好、卖得出”。
孝感首衡城内有一家“张学友商行”,老板与歌星张学友同名。不过,这位“九〇后”老板在当地农户圈里也算一位明星。
张学友在孝感首衡城经营了6个档口,主营当地的瓠子、苋菜、空心菜、黄瓜、西红柿和茄子等蔬菜。他档口里的各式蔬菜产自附近东西湖侧的种植基地。基地总面积约1000亩,日产蔬菜4—5吨,是当地市场不可或缺的“菜园子”。
张学友表示,自己能够全链条控制蔬菜品质,以无公害的新鲜蔬菜供应市场;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种植品类,避免遭遇猛烈的价格过山车;可以自产自销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维护上游菜农与下游商户的利益,实现三方共赢。而这一切好处能够落地的基础,在于张学友在孝感首衡城落地之初便果断入驻,走在了同行前面,做成了业界榜样。
首衡集团的高碑店中心还有一位“冷链玫瑰”。
这位名叫谢秋妮的福建姑娘在17年前从冻品业的会计工作入手,一点一滴地摸索客户乃至整体冻品市场的真实需求,最后以差异化供货和抢占电商风口等策略成长为年营收8000万元的冻品商。
谈及自己的经营之道,谢秋妮表示,自己于2020年搬入首衡集团高碑店中心的选择对近几年的成功十分重要。高碑店市场的现代化物流、庞大的仓储空间、辐射京津冀的区位优势让她的经营版图进一步打开。
03
科技赋能
首衡集团展示中心的显示屏上,不断实时滚动显示着蔬菜、水果、水产、冻品等各大业态所有品种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等数据。在触摸屏上拨点几下,就可及时了解当日当时的成交货量、成交金额、进出场车流量统计、货物信息明细、从业人员信息、检测信息、辐射城市信息等数据。
这一成果源自首衡集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质生产力搭建的“四网融合”数字化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该体系一举囊括了服务贸易“商网”、物流“地网”、信息化“天网”、供应链金融服务“金网”。
首衡集团搭建“四网融合”体系,一是为化解农户“种愁卖难”的旧难题。该体系基于对基地数据、交易数据和消费数据的分析,能够有效研判农产品未来价格趋势,可以为前端种植户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参考依据。二是为搭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应急物流体系,为城市有效供给做好支撑。
为创新流通模式,首衡集团重点开发智慧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多式联运”、全程冷链等业务。同时,首衡集团大力整合“基地和产品供应商名录”与“需求方名录”资源,连通上下游资源,以销定供、以供定产,推动供应与需求良性互动,打造区域甚至全国性供应链中心。
6月25日,北京首衡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首衡科技)获颁第七届创新发展论坛“金i奖”的“2025数字农业创新方案奖”。该奖项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德本咨询与eNet研究院联合发布,多年来深度聚焦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赛道。
首衡科技此次获奖的技术方案为面向农业数智化转型的创新解决方案。方案聚焦农业全链条场景,通过“智算基础设施+场景化AI服务”架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安全等核心环节,构建软硬一体、上下贯通的智能支撑体系。该方案通过AI赋能农业生产决策、优化供应链配置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监测与安全追溯能力,推动农产品供需更精准匹配、信息更高效流通。
据了解,首衡科技是首衡集团旗下重要的子公司,其定位是农业数智化领域的先行者。当前,首衡科技在农业智能平台设计、数据治理机制建设、跨场景模型迁移等关键领域已形成清晰的路径,将进一步推动数智技术在农业核心业务场景中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
成立以来,首衡集团一直重视科技创新,并以科技力量响应国家双碳目标。
首衡集团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推行低碳化改造,包括集成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新能源车充换电设施、部署智能耗能监测平台等,不仅引领区域物流设施绿色化、数智化升级,而且带动园区整体作业效率稳步提升、能耗大幅降低的实效,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双向奔赴。据估测,首衡集团打造的绿色园区将在全生命周期内减少碳排放4925万吨。同时,首衡集团坚持与上下游企业携手降低物流环节碳排放,力争打造绿色供应链。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