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博
来源:视觉中国记者丨李惠琳 编辑丨陈晓平
孙宏斌,终于公开露面了。
6月30日,这位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携两位高管,现身公司股东周年会。
这是他时隔两年,首次亲临到场参会。自融创出险后,孙本人已鲜少出现在公开场合,过去两年的股东周年会,他都选择以线上接入方式参会。
一个半小时的会议,孙宏斌聊到融创的化债进展、未来发展方向,也表达对行业走势的乐观。他声称,融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就债务层面,他确已闯到了最后一关。
最新公告披露,融创的境外债未偿本金总额的75%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一旦成功,孙宏斌将一举清零680亿债务。
若计入境内债的减债额度,两轮重组,孙和融创的化债总值,大体相当于100吨黄金。
一举清零
当下,孙宏斌正待境外债重组方案落地。
据悉,融创的境外债重组召集聆讯,定于9月15日召开,届时将让债权人进行投票批准计划,完成相关法庭程序后,重组方案将正式生效。
融创的境外债总规模为9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0亿元。
孙宏斌只向债权人提供了一个选项——全额债权转股权。通俗来说,就是把债权人变成股东,债务基本清零。
他对债主打了一个大折扣。
目前,融创的股价约1.43港元,方案中设定的转股价最低为3.5港元。若融创后续能回升,债权人能获得部分回血,若长期低迷,也只能认亏。
实际谈判推进较为顺利。从方案正式公布,到达成75%债权人同意的法定条件,只耗时了2个月。
为了避免债转股后,股权被过度稀释,孙宏斌和团队又提出“股权结构稳定”计划。
简言之,要求债权人每获得100美元强制可转换债券,要将23美元释放给主要股东,即孙宏斌;且这些股票6年内不得处置、抵押、转让。
锁权6年,孙宏斌可以稳固控制权。
融创官方称,此举将进一步稳固各方信心,可更好推动项目交付、债务风险化解、资产盘活等工作,利于长期的业务恢复。
公开债重组之外,孙宏斌也在与其他贷款人磋商借款展期。公告披露,今年4月以来,融创已获得约41亿元的贷款展期。
历时3年的奔走,孙可能快熬出头了。
自2022年陷入流动性危机以来,他率先完成900亿元债务的重组,去年下半年,因再次违约后,又与债权人开启二次谈判。
今年初,他成功重组145亿元境内债,削减50%的债务。如果再拿下境外债,孙这一轮减债的总额,将超过750个亿。
目前,国际金价为770元/g,孙宏斌减债的总额,刚好大体等于100吨黄金!
再获强援
孙宏斌的债务重组进展顺畅,部分债权人依然看好他能翻盘。
融创手上的土储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整体较为优质,部分热门项目销售强劲。
比如,上海壹号院,在6月27日第四次开盘,2小时售罄,今年累计销售超170亿元,成为上半年全国单盘销售冠军。
近期,北京壹号院项目实楼样板间焕新亮相后,两周累计认购量达25套,销售9个亿。
在股东大会上,管理层透露,去年已启动旗下住宅项目的梳理,一项一策,推动项目层面的债务重组和资产盘活。
“总的层面平安落地,项目层面逐个攻坚化冰。”管理层称。
头部AMC(资产管理公司),也再次成为孙氏的得力援军,今年以来,他已有三个项目,引入AMC。
1月,中国长城资产对重庆湾项目,拟注资24.76亿元,帮助盘活项目;3月,天津梅江壹号院二期获央企信托融资支持,合作方拟出资5.5亿元。
中信金融资产,又拉了孙宏斌一把,帮助北京融创壹号院项目完成债务重组,其曾经出手上海董家渡项目。
该项目曾从中诚信托贷款68.322亿元,现债权已转让给中信金融资产,违约金全免,还款期限延至4年。据称,融创会与中信金融资产一起推进项目开发建设。
《21CBR》记者了解到,AMC入局后,融创仍会保留操盘开发的权利,并沿用融创的品牌,AMC多在财务上把控,属于股权类投资。
比如,中信金融资产参与的上海壹号院项目,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股权设计为信托收益权方式,机构行使监管职能,融创会在未来融资偿还后回购股权。
重振经营
孙宏斌要把融创拉回正轨,依然颇有难度。
除了京、沪等几个明星项目,融创近年已少有开发新盘,基本盘大幅缩水。截至6月,融创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234亿元,较高峰下降9成。
“不会再去那么多城市,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把产品做好。”谈及未来发展,孙宏斌在股东会上表态说。
他手头的土储仍较充足,至上年底还有1.27亿平米,难点是在有限的资金下,如何将项目慢慢盘活。
好在,保交付的任务要小多了。今年,融创预计交付6万套,只有去年的1/3左右。
政策层面也给予了一定关照,单是2024年,其获得的保交楼专项借款、银行配套融资审批金额、“白名单”项目融资,累计高达345亿元。
稳住团队也是一大挑战。出险后,融创已有多位核心高管离职,不乏任职20年的老将。
官方坦言,过去三年,通过大幅压缩人员编制、降低薪酬标准等方式,控制管理费用支出,业务骨干流失现象愈发频繁;由于市场持续下行及资金来源受限,员工薪酬仍存在资金缺口。
在债务重组之际,孙宏斌抛出了一个“团队稳定计划”,准备发行新股,向骨干员工逐年授予股份,作为整体薪酬的补充。
他也在努力开源,通过文旅、物业等板块,增加现金流。2024年,这两块业务收入合计超120亿元,总体保持稳定。
“运营业务在未来这两三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孙宏斌在股东大会上说。
他和同事也在寻找机会。
2024年,融创内部成立一个新的资本平台“而今资本”,主要业务是寻找合适的不良资产项目进行开发盘活,融创的代建平台操盘。在孙氏看来,不良资产市场有很大的空间。
《21CBR》记者了解到,而今资本与融创在股权、团队和运营,都是独立的。
融创未来的走向尚存变数,无论如何,孙宏斌和融创要先活下来。
图片来源:融创中国,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