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近年来,江西南昌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塔城乡湖陂村为试点,引入乡村运营团队,探索实施“三新”计划,通过招引“新村民”、培育“新农人”、发展“新业态”,让村庄恢复活力,加快形成“土地有人种、农房有人住、乡村有人来”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新村民”激发新活力
在着眼留住、唤回原籍村民的同时,湖陂村打破区域、身份限制,积极招引“新村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创新盘活路径,让“新村民”落得下。由村委会一体推进闲置资产整合、收储、确权、登记、流转等市场化前置程序,摸排梳理村庄可对外租赁、可项目利用、可清理拆除的“三类”房屋,拆除破旧建筑,为招引“新村民”腾出空间。
注重内外兼修,让“新村民”愿意来。集中打造3条精品线路,展现清新优越的自然风光、历史悠长的农耕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同时补齐网络、物流、停车等基础设施,让“新村民”既能体验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又能享受现代化的设施与服务。
优化招募服务,打通现场看房、提交意向金、签订租赁合同、实施房屋改造等“一站式”服务流程。有意向的“新村民”挑选心仪房屋之后,仅需与村委会协商沟通签订租赁合同,免除“新村民”落户的后顾之忧。
促进融合共生,让“新村民”留得住。营造“新村民”社群氛围,让“新村民”享受到远亲不如近邻的乡村社区感受。开展“积分制”管理试点,鼓励“新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管理,使“他乡”变“故乡”、“村漂”变“老表”,推动新、老村民携手共创新农村。目前,已招引24户“新村民”入驻湖陂村彭家自然村。
“新农人”撬动新发展
为全力打造一支掌握新理念、新技能、新生产组织方式的“新农人”,当地精准引才、打造生态,让“新农人”蹚出“兴农路”。
当地第三方运营团队结合“人、文、地、景”等运营要素、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一体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以市场化方式引进建筑设计师、老师教授、斜杠青年、数字游民等行业人才,以“新村民”磁吸效应吸引更多上下游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形成村集体出资源、市场出运营、能人出智慧、村民出力量的乡村振兴共同体。
以现有的白岛合宅、清白居、福气小站等乡村创客基地为起点,引导鼓励新引入的“新村民”结合自身的职业特点、兴趣爱好,找准 IP 定位,以共创事业为契机打造乡创艺术部落,吸引意见领袖、专家学者、玩家达人共建部落生态,以共享模式串联在地产业,打造共享营地、共享农场、共享菜园、共享果园、共享厨房、共享鱼塘等多种共享经济集群。
“新业态”引领新振兴
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潜力做好“土特产”,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把特色资源真正转化成为富民产业。
塑业态挖掘乡土资源新功能。将培育产业新业态同长堤花海、七彩乡路、水杉秘境、岚洲门(绿荫时空隧道)等“水岚十景”有机融合,建成白鹭农场、青年旅社、灵感书屋等多个乡创乡旅、乡野乡游空间,逐步孵化乡村咖啡馆、心理咨询室、露营民宿、研学基地、烘焙小店、融合餐厅等多种新业态,为传统农业经营注入流行因素和现代基因。
拓链条提升传统农业新价值。深化与益海嘉里等农业龙头企业洽谈合作,实现2万亩以上水稻种植面积的订单农业,形成“一片二园三基地”农业产业多元格局。瞄准数字化、产业化、绿色化方向,加快推动磊鑫生态园、玉明生态农庄等老牌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做优稻香园豆豉、水岚水产等农业特色品牌,激发老牌农业企业活力,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促融合打造乡村文旅新品牌。聚力打造“清白乡创村落”“和平乡野村游”“乡野潮玩节”等乡村特色IP,开展金花节、美好乡村生活节、油菜“葑”收节等系列应时应景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整合河东美食一条街、水岚牛掌等特色餐饮与果蔬采摘、四季垂钓、农耕体验等资源,开发具有乡村风情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住宿,为游客提供野外露营烧烤、水杉秘境观鸟、青岚诗社品读等多场乡野活动,打造周末市郊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胡雪萍)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