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古籍文献近20万种 ,“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开幕
创始人
2025-07-01 19:21:15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6月30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承办的“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部摄制与技术服务组副组长宁波,正在介绍文献缩微的首个环节——文献整理。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献拍摄。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文献拍摄。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文献缩微母片的质检环节。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1982 年,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在山东曲阜孔府目睹珍贵文献因保存条件恶劣而濒临损毁,心急如焚。他上书中央,力主采用缩微技术抢救古籍,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1985 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正式成立,拉开全国公共图书馆利用缩微技术抢救珍贵文献资源的序幕。

国家图书馆缩微胶片库。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部副研究馆员杨靖(左)正在介绍珍贵的文献缩微胶片。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四十年来,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不仅联合全国25家成员馆、19家资料馆,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文献抢救保护网络,在推动技术创新融合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数转模技术、多维光学存储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使得缩微技术已经成为数字资源永久保存的理想技术保障。截至目前,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及成员单位累计拍摄古籍善本、民国文献、少数民族珍贵文献等各类文献近20万种,8000余万拍,其中包括“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多部国宝级典籍,守护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中华文脉,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守护答卷。

本次展览以“奠基篇、奋斗篇、成就篇、创新篇”四大板块为结构,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面回顾了自1985年以来,在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带领下,我国图书馆界在文献缩微保护领域的实践探索与重要成果,展现了全国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与坚实步伐。

国家图书馆文献编目与开发组副组长朱立伟在展厅展示缩微胶片阅读。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

据介绍,缩微技术是将各类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拍摄成缩微胶片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缩微胶片长期无损保存、利于复制的特点,对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进行再生性保护,确保文献的存藏安全和使用便利。作为一种高度安全的文献保存方式,缩微胶片具备保存周期长、再现精度高等优势,理论保存寿命可达500年以上,成为中华文脉绵延赓续的重要载体。展览特别设置了“胶片阅览区”,观众可通过缩微设备直观感受缩微胶片的真实细节,亲身体验这项被誉为“人类文明火种库”的精微技艺。

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已造福广大读者。文献编目与开发组副研究馆员齐午月告诉记者,《中国建筑史料编研(1911-1949))》一书收录了355种近代建筑文献,总计8万多页内容,共200册,邀请到两院院士、享誉国内外的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担任学术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教授任编委会主任,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中国多家建筑史强校联合编排,组织14位专家对史料进行系统编目,并撰写130篇专项研究权威导读,是一部大规模系统化整理近代建筑史料的学术专著,尽管定价高达十几万,首次出版的20套汇编被迅速预订一空,引发学术界和出版界的积极反响。到目前为止,缩微中心一共出版了近六百套影印文献汇编。

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六展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7月31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万华化学回购进展:已斥资4.4...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2日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进展公告,披露了公司回...
上海凯宝股东新乡市凯谊商贸有限... 7月1日,上海凯宝公告,股东新乡市凯谊商贸有限公司计划在2025年7月23日至2025年10月22日...
紫光国芯微电子回购进展:已斥资... 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日发布了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披露了...
龙迅股份股东赛富合元拟减持15... 7月1日,龙迅股份公告,股东赛富合元计划在2025年7月24日至2025年10月23日期间,通过大宗...
暑运亲子潮来袭:2455万客次... 转自:上观新闻2025暑运今天开启。今年暑运(7月1日至8月31日)浦东、虹桥两大机场预计航班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