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 7 月 1 日电(白小森)呼和浩特市践行厉行节约,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落地见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 “节约账本”。
在公物管理方面,呼和浩特市推行公物仓储 “加” 法,构建起 “厉行节约、修旧利废、共享共用、虚实结合” 的公物仓管理体系。该体系将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低效运转资产以及因临时性专项工作购置的资产,全部纳入公物仓进行统一调配。今年以来,已高效调剂资产 430 件,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有资产从静态管理向动态循环、高效利用的转变,让每一件公物都能发挥最大价值。
办公用房管理上,呼和浩特市采取 “减” 法策略。通过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高效流转,对呼和浩特市土地收储中心、市城管局、市接诉即办中心等单位的办公用房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面积达 3885.58 平方米。此举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 447.74 万元,有效压缩了租金支出,同时借助物理空间的整合,显著提高了跨部门协作效率。
针对闲置资产,呼和浩特市创新运用 “乘” 法思维。面对长期闲置的老旧公车,该市摒弃 “一卖了之” 的简单处理方式,实施分层盘活策略。其中,对 13 辆尚有使用价值的车辆,划拨至市交警支队、回民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切实缓解了这些单位在机要通信及应急保障车辆方面的短缺困境,让闲置资产重新 “活” 起来。
预算编制工作则做好 “除” 法,采用 “绩效 + 预算” 联审模式,精准清理低效无效项目 252 个,削减非急需非重点支出 17 亿元。这一压减数额较 2024 年多出 3 亿元,而由此腾出的更多财力,全部用于兜牢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和化解政府债务,确保财政资金用在 “刀刃” 上。
通过在公物仓储、办公用房、闲置资产、预算编制等方面分别实施 “加”“减”“乘”“除” 法,呼和浩特市在厉行节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建设节约型政府提供了有力实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