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日电 (记者 张伟 刘美伶)记者30日从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获悉,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2届,目前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已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贵阳作为论坛的发起者和举办地,不仅是重要推动者,更是重要受益者。
绿色本底越筑越牢。贵阳锚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城市”目标方位,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聚焦“一城一战一整改”和生态城市、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六个生态”建设,积极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卷”。
数据显示,中共十八大以来,贵阳市森林覆盖率从43.2%提升至55.3%,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从95.8%提升至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近5年均保持在98.9%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平台,生态优势已成为贵阳最大的发展优势,“爽爽贵阳”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经济“含绿量”越来越高。贵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路径,大力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文明,2024年绿色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2%。
绿色生产方面,贵阳突出抓好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现有国家级绿色工厂4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6家、绿色工业园区9个。绿色消费方面,贵阳围绕“衣、食、住、行、用、游”全环节,激发绿色消费活力,一批绿色智慧商圈、绿色农贸市场试点建设投入使用,开展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居“换新”,直接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换新销售额134亿元。绿色生活方面,贵阳建成各类公园1025个,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带动“路边音乐会”“贵阳马拉松”等现象级IP火热出圈;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占比达99.9%,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69%,智慧交通体系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绿色文明方面,通过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生态日、“美丽贵阳·山水林城”、节水节能、低碳办公等一系列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活动,绿色文明理念和实践逐步成为大众内化于心的认识和外化于行的行动。
“朋友圈”越扩越大。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贵阳对外交往的重要平台,让世界认识贵阳的同时,也促进了贵阳与国外城市的交流合作。贵阳与新西兰北帕默斯顿市、老挝巴色市等31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贵阳积极沿着建设“一带一路”引进来、走出去,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经贸合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至今增长了113.4%,年均增速6.5%。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贵阳将主办“AI+绿色发展”和“国际友好城市绿色发展和产业合作”两个主题论坛,将邀请3个国外城市参加。届时,贵阳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与各城市间的沟通互动、友好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务实合作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