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美仪电气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本报记者 杨苗苗 王娜 本报通讯员 海宇 摄 ▶厂通路潮白河大桥。 本报记者 杨苗苗 王娜 本报通讯员 何赛 摄5月8日清晨5时45分,“大厂至潞城地铁站快速通勤公交专线”首班次公交车从始发站大厂回族自治县榕枫园小区驶出;与此同时,京唐城际铁路大厂站的安检口,拎着公文包的上班族正刷证进站;而在几公里外的力姆泰克生产车间,大型设备有序运转,正在对传动装备零部件进行精密加工——这幅横跨交通、生态、产业的晨间图景,正是大厂回族自治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日常场景。
从北京上班族的“跨省通勤路”到潮白河的“清水绿岸”,再到北京企业扎堆的“创业沃土”,大厂正以激扬旋律奏响协同发展新乐章。
织密路网享同城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
大厂回族自治县至北京市潞城地铁站快速通勤公交专线的开通,标志着河北首条公交班线正式进入北京运营,方便往来两地群众出行。至此,北京与大厂两地往返公交增至7条。
“以前我拼车上班,现在公交开通了,去北京上班的交通方式又多了一个选择,还经济实惠。”大厂居民姜伟说。
据了解,该公交专线每日发车18个班次,在早晚高峰通勤时段运营(早高峰10个班次,晚高峰8个班次),执行单一票制,乘客可享受与大厂县域公交同等优惠政策。全程共设置12个站点,在大厂境内11个站点停靠,辐射16个小区,服务群众5万余人,途经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终点站设在北京市通州区潞城地铁站,可实现与北京地铁6号线无缝衔接,方便通勤人员换乘地铁。
近年来,大厂始终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积极融入京津冀交通网络,全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首都环线高速公路G95(大厂段)建成通车,推动京津冀区域形成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打通交通堵点,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西通北联”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交通网越织越密,同城化愈加凸显,交通一体化成果正惠及三地更多居民。
磁吸京企强动能
产业协作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大厂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引进一批创新性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近日,在力姆泰克(廊坊)传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大型设备有序运转,正对传动装备零部件进行精密加工。力姆泰克是一家专注于电动推杆、螺旋升降机、航空飞行模拟器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装备、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2014年,该公司从北京市通州区迁入大厂高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快速发展,产值实现了千万级别到上亿级别的跨越。
“来到大厂后,公司各项业绩指标都有了质的飞跃。”力姆泰克(廊坊)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卫表示,2016年,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2018年,投资2亿元新建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恒温厂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值较之前翻了5倍。
和力姆泰克一样,从北京市通州区迁入大厂高新区的美仪电气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化高低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变压器、开关柜、智能电网相关产品及配件生产,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能力。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用地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
大厂敏锐捕捉到企业的发展困境,凭借优惠的产业用地政策以及高效的项目审批流程,吸引美仪电气等企业扎根大厂。如今,美仪电气、乐恒节能环保设备、国测航空航天材料检测等一批高端企业在大厂积极兴建二三期项目;环京预制菜智慧产业园(一期)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
大厂高新区招商合作局局长刘文颖表示,将继续完善企业领导干部包联、领办代办、封闭式管理等机制,大力宣传“拿地即开工”“承诺即开工”和全程跟踪、一事一议等项目推进措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全力打造协同发展新高地。
作为大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大厂高新区紧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主动对接北京疏解企业,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成果不断扩大,2017年以来共承接北京转移项目47个,总投资218.97亿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大厂创新突破、加快发展的条件愈发成熟。2024年,该县成功引进25个北京疏解产业项目;第六次承办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项目20个,意向投资额81.86亿元;会上成立通北示范区发展联盟,该县国宏置业有限公司、河北力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家企业成功入选。
乘势而上开新局,凝心蓄力再出发。今年,大厂计划全年对接北京市委办局、各类商协会30次以上,高端企业260家以上,力争新签约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完成签约投资额100亿元以上,推动更多项目在大厂布局、更多资源向大厂延伸、更多成果在大厂孵化转化产业化,打造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强磁场”。
潮白河畔景象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大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潮白河生态廊道建设,深度融入区域生态协同治理,持续推动联建联防联治,交出一份“天蓝、水清、地绿”的亮眼答卷。
大厂地处北京市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中心地带,为协同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进一步提升治水效果,该县积极对接沟通上下游、左右岸,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标准、持续改善。同时,高标准提升县域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标准,新改扩建的4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出水已全部执行京B标准,总设计处理能力由原来的2.6万吨/日提升至5.5万吨/日。
“县城再生水厂于2022年新改扩建完成,服务范围为大安街北侧县城片区,采用改良A2O工艺,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区域生态协同治理作出积极贡献。”大厂回族自治县信开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县城再生水厂副厂长牛志朋说。
从“持续向好”到“蓝天常见”。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大厂与北京市通州区统一部署、联防联控,每日比对分析数据,严查不落实减排措施、设施不正常运行等违法行为,推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治。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我们持续深入开展企业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帮扶指导企业开展污染防治问题自查,对发现的轻微免罚问题进行现场交办、督促整改,对重大环境违法问题依法依规立案查处。同时,充分利用分表计电系统、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手段,及时筛选问题线索,精准开展执法检查,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保驾护航。”市生态环境局大厂回族自治县分局执法中队队长张宝康说。
大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贯彻落实《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产业政策,严格产业准入管理,推进产业绿色升级,以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