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婉银 每经编辑|陈俊杰
身兼“果链”和“米链”双重供应商身份的蓝思科技,港股IPO(首次公开募股)正式进入公开招股阶段,将于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6月30日,蓝思科技在香港召开上市新闻发布会,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区总裁、董事会秘书江南,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刘曙光,证券事务代表周天舒出席了会议。
在现场,蓝思科技方面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在香港发行H股进行融资,为公司新兴产品的研发及技术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为海外产能扩张储备充足资金。
对于引入大客户小米作为基石投资者,蓝思科技管理层称,未来会跟小米有更多方面的合作,也感谢小米和雷军对公司的支持。“去年我们已为小米实现高端智能手机的量产。未来,我们与小米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除智能手机外,在可穿戴设备、汽车领域及家电等板块均存在很多合作机会。”
从左到右依次是,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刘曙光,副总经理兼中国区总裁、董事会秘书江南,证券事务代表周天舒 每经记者 黄婉银 摄蓝思科技于6月30日至7月4日进行招股,计划全球发售约2.62亿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2884.84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约2.33亿股。发行价区间定为每股17.38~18.18港元,每手200股,预计募资净额45.9亿港元。
蓝思科技收入主要来自提供各类智能终端精密制造解决方案,包括智能手机及计算机、智能汽车及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及其他智能终端类。
2022年—2024年,蓝思科技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467亿元、545亿元和69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5.20亿元、30.96亿元和38.3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5.4%、5.7%和5.5%。
同期,其智能汽车及座舱业务的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7.7%增长到了2023年的9.2%,又于2024年回落到了8.5%。智能汽车及座舱类业务板块目前已经是蓝思科技的第二大业务,其相关产品包括车载电子玻璃、前挡玻璃、中控屏、B柱、仪表盘、后视镜及导航仪等产品。
在被问及汽车行业深度“内卷”下对公司订单是否有影响时,江南回应称,汽车行业虽然有增长放缓的趋势,但新能源、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确定的趋势。公司都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发展布局,前景非常广阔。
对于关税给蓝思科技带来哪些影响,管理层指出,关税对公司订单方面没有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公司很早就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也能避免部分风险,虽然关税等因素没有办法直接避免,但会跟客户配合,尽可能减少对经营生产的影响。相信全球贸易形势会逐步变好,公司海外基地也能带来好的营收。
“我们未来也会计划继续扩大全球业务布局,增强供应链的韧性,满足对精密制造解决方案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所以目前我们会考虑在越南和泰国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制造能力。”蓝思科技管理层提到,由于AI(人工智能)设备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这些海外区域的产能扩张能够让其更好地抓住市场机遇和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另外,市场对蓝思科技关注度比较高的是折叠屏手机,尤其是备受关注的苹果折叠屏手机正迎来新进展。
在现场介绍未来增长策略时,公司方面称将折叠屏业务放在首位。管理层表示,公司已经是国内外领先的UTG (超薄柔性玻璃)和CPI(透明聚酰亚胺)等折叠屏技术的核心供应商。“我们认为在未来,折叠屏手机给用户更好体验的同时,也能为我们蓝思科技带来新的一个增长点。”
在深耕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之外,蓝思科技近年来加速人形机器人、AI眼镜等新产品的落地。
2024年,公司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88亿元,同比增长12.39%。该业务的毛利率为18.2%,同比增加4.2个百分点。
蓝思科技管理层表示,公司已经跟海内外的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建立了合作,比如给北美人形机器人公司开发非常重要的模组,国内的机器人工作还涉及整体组装的业务,“我们的愿景是未来要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基地”。
(李旭馗对本文亦有贡献)